主持人:谢谢,Ashvin Chotai把主要的政策都给介绍了一遍,我想这对我们后面的研讨还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想问一下来自我们企业的代表,就是陈总,陈洪生先生,刚才Ashvin Chotai先生对我们这些政策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比如说品牌管理,还有新消协的条款。作为企业的代表,作为销售一线的资深人士,您对我们中国企业产业相关的这些政策环境,您总体印象如何,或者说哪些政策对我们的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谈一谈。
陈洪生:其实中国的产业政策也好,以及其他的政策,最吉利来说感同身受,从拿到出生证,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对吉利来说都是考验,我们恰恰各种各样的政策走过来,从不允许生产一直到出口,这些年来,我觉得国家的发展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只有扎扎实实的把你的基本功练好,基本功包括你是否有一个完整的技术研发的体系,你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你是否有一支像样的营销队伍,你是否有营销的网络,如果把基本功练好了,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政策,只能去适应,作为自主品牌,不像很多大国有,有影响力,作为吉利来说,只有适应,同时变成对企业的压力,加速提升适应这样一种市场变化的能力。
主持人:吉利正好是产品定位是中低价位车比较多的,它是不是在限行限号的政策下,影响更小,甚至从中获利。
陈洪生:我们主要的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像广州还好,我们销售上升了,对于吉利来说,我们三四线城市网络布局建设,在几年前已经在做了,这是一块。再一个刚才金先生讲到网络,其实吉利汽车这些年在这方面是勇于尝试、探索的人,我们在11年就在天猫上建了第一个网店,网络营销带来的客流量还是很大的,像我们天猫一天又将近一万人,稍微做小活动达到两三万人。这块直销,我们销得比较少,因为汽车的交付,整个过程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麻烦,但是我们在天猫、苏宁都开了网店,在京东商城开第一个网店,对于营销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必须要有所创新,必须要拓展我们的思路。
主持人:说到交通政策,收拥堵费是一个好办法,国际上也有做的先例。中国现在收费问题上还是比较敏感的,因为收费是没有钱就可以进到一环,没钱就开不去,给人感觉限制没有钱的人,中国比较忌讳这个,你们怎么看待?
陈洪生:我的观点就是说收费应该收,而且随着车的型号车的品牌来收费,越好的车,豪华车,宝马、奔驰,说明你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我们叫做牌号费,新加坡就是你买这个车多少钱,牌号就是多少钱,这个是合理。但是并没有组织你买车的欲望,真的想买车的人,愿意付这个钱。所谓穷人来说,反而不关心,我连车都买不起,收费为跟我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差别不存在公不公平的问题,这是一个市场选择,就是以消费自己的目标和手段,你自己选择,公共交通,你觉得足够了就不需要了,仅仅是玩玩,平时度假,当然不会买太好的车,代步就行了。消费的观点要培养起来,越是好的车越收你的钱,所以对交通有一定限制,不知道对不对。
主持人:有一位提问的问题是这样的,清洁柴油发动机在欧洲发展很好,但中国两桶油不作为。请问各位专家你们会给工信部和发改委什么样的建议?
陈洪生:说明了中国能源现在的体制需要改革,如果两桶油都是国有体制,而且垄断的体制,垄断了不存在竞争,没有担心油的质量或者环保或者怎么样适应市场的需求,不用担心,所以有高枕无忧的状态,所以十八大提出来,我认为两桶油有改革方案,将来变成五六个,然后有更多的民营进去,管道拆出来,原油列出来,还有化工分出来,油和化工其实两回事,都拉在一块。所以这样的话,使得他们第一专业化,第二降低它的成本,第三提高科研水平,使得油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所以通过体制改革是主要的方式,当然还有国家的政策怎么引导。现在对于使用好的或者环保的油,有没有鼓励,有没有奖励?这也是一方面。现在消费者在使用油的方面,没有选择,到了加油就是93、97号,能不能给优惠的油,让你有环保的油,这样引导企业更好符合市场。因为大家知道,制定这些政策的部门,本身是利益所在,中国的石油企业都是制定政策的利益部门,他说能不为自己找好处?所以不是由国务院直属部门,而是人大,今后人大在于公众听众会,开听众公证会,这种民间的方式收取意见,这种过程比较漫长,但至少有改革,以前都是国务院部门,劳动法都是他们主管部门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我想这个观点对不对,谢谢。
主持人:各位在座有什么问题,也欢迎提问题。
提问:你好,我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刚才大家提到新加坡的事情,这些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我认为跟北京相比是不恰当的,因为首先我们的城市本身就有区别,新加坡和伦敦他们的消费发达,并且人也没有北京多。因此我觉得相较而言,我们可以看看武汉的问题,就大家提到的问题,我们当前的现实是,我们的公共交通没有改善我们的需求,所以我认为收拥堵费不是适当的做法。如果公共交通也不健全,那么为什么要增收大家开车的拥堵费,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要跟伦敦和新加坡比,我们必须小心、适当,因为我们的情况跟新加坡和伦敦还不是特别一样,这是我想讲的观点。我想问的问题是:大家都提到了现在我们的限购趋势越来越严,你怎样看待中国的道路趋势,向前看,当我们的限购政策变得越来越严,下面除了北上广,还有哪些城市会面临限制?
陈洪生:刚才讲到英国伦敦和新加坡的例子,我认为只是在汽车关于限制城市方面一个措施,但是它还有其他的,就是整个的公众配套应该比较完善,首先它有大量的停车场,无论伦敦也好还是新加坡也好,足够的停车场,特别是郊区允许你从外地或者郊区进入城市的话,通过换乘地铁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有大型的停车,而这种停车是给你优惠的,停车的费用,因为你要坐其他的交通工具是优惠的,所以这点上比我们中国这方面做得必须先进。另外地铁线路,我认为伦敦的地铁虽然老了一点,但是是四通八达,交通设施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多借鉴之处,我们现在地铁,特别是大城市,还不够完善,就有几个主要的干线,没有网状。所以我认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英国伦敦新加坡有很多借鉴的地方,也不能照抄和照搬,首先新加坡执法很严厉,如果闯红绿灯,或者其他交通事故,很严厉。咱们中国呢,是开车的人把警察打一顿,还赖警察说警察打人,这是素质问题,所以执法不够严厉,导致很多交通事故,现在统计出来中国大城市的交通堵塞70%是由于不守交通规则,我们驾车人素质太低,我们交通规则的执法程度不够完善,或者说惩罚不严,两个车相撞了,就在马路上停着,吵架也好怎么也好,别人走不了。这种情况人家国外首先把车拉走,然后罚完你们两个,然后再判断,因为你阻碍了交通,中国人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是法制的观点和法制的设施跟不上。所以中国的城市,现在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执行的规则和公共管理的能力,这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光说车多,我认为这不是主要问题,这是表面现象,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城市的管理上是非常落后的,特别是红绿灯看到吗?不是智能的,始终是定格的,横竖两条,每一个六分钟三分钟,国外很多是智能,没有车的时候时间放长一点,那么中国卫星都上天了,什么航天都航了,最后连这个红绿灯都做不到,可笑吗?真的可笑。国外所有的车子上面都有智能探头,所有碰到交通堵塞,会告诉你走别的路,前面有堵塞,我们能做到吗?也做不到,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交通执行、交通设置方面,所以归结于汽车太多,不公平。我们汽车生产商并没有制造城市的拥堵,城市的拥堵是人为的,中国要向国外学习怎么完善法则。你看新加坡、香港也好,香港这么小的地盘,堵车很少。我们中国是宁可慢、安全。宁停三分钟,不抢一秒钟,现在国外是尽快通过快速通过,我们好好一条高速公路,不准开快,就罚你,是导致车流量减少,所以就是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停在动作的阶段,管理城市没有经验。所以就怪车多给你限制,其实这不是根本之路,根本之路还是改变人的观念,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然后好好学习人家的管理方法,我想中国城市堵塞的问题是有可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