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手记:作者心中的吉利汽车
每每谈到吉利汽车,笔者总是会想起两次逛车市看车的经历。第一次是在06年,那时吉利这个品牌刚刚被人们所知晓,吉利美日也才在市场站稳脚跟。车市里的吉利销售把刚刚上市的自由舰推荐给了笔者,正是这款车型改变了笔者对吉利的看法。
打开自由舰的车门,上身下浅的内饰设计跃然眼前,那时这样的设计也才被一部分合资品牌引入,这种时髦的设计出现在自主品牌中让人顿生好感。走进车内,左手边旋转开关的大灯和略带吸入感的档把设计,都让这款车有些当年在市场上不可一世的大众汽车的味道。也许这样的描述在当下看来未必有多新鲜,但对于那样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刚刚起步,甚至就算模仿也有不小难度的年代,这样的积极学习让笔者惊叹,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家企业有着比肩大众的野心!”
再说到09年,那个时候,吉利刚刚推出了帝豪品牌,而另一家与吉利齐名的自主品牌也推出了相同级别的主打产品(后文简称产品A),市场上也经常把EC7与那款产品进行比较。由于媒体圈的激烈比较,被这样的PK所吸引,笔者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汽车市场对比试驾了两辆车。
如果说上次的自由舰只是激起了笔者心中的一个想法,这次的EC7则在笔者的心里烙下了一个印记。虽然产品A外形更为出众,但打开发动机盖,打着发动机,再走进车内,关上车门,听一听车内的噪音和振动,看一看内饰的用料与做工,EC7与产品A高下立判。
那时起,吉利的发动机舱便已摆脱了自主品牌凌乱的惯例,走线与零件整齐而有序,发动机声音更是严整而细腻,内饰的设计虽然还可圈可点,但接缝误差的大小已接近合资品牌的水准。那时笔者便得到了一个答案:“在汽车井喷的这些年中,吉利仍然在认认真真地做车,踏踏实实地改进。EC7今后必会大卖,胜过产品A是必然。”
在随后的几年里,笔者也曾走访过吉利的工厂,虽然内部的设备并没有合资品牌的先进,但走进工厂,车间的干净整洁程度绝对是笔者见过的最好的。再看工厂的食堂,绝对看不到一点点剩饭,因为有专门的员工负责检查浪费。同时,即使是在放松状态下,工厂员工的行动也是井然有序。能够看出吉利这家企业,充分发挥着私人企业的优势,用严格的管理,带动着企业的成长。所以吉利用极短的时间,毫无悬念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在国内春风得意,更是一举在海外收购了DSI、锰铜以及沃尔沃。
又是几年之后,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文中提到的GX7海岸之旅。再一次与吉利的产品、员工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这次的“亲密接触”虽然能够欣喜地看到吉利的进步,也再一次感到,在当下这个全球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吉利除了野心、踏实、严格的管理之外,要想赶超海外品牌,还需要“内核”。
什么是“内核”?内核就是品牌内涵的核心。从当年的美日到今天的GX7,吉利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但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却是少之又少。纵观汽车发展史上成功的品牌,无不是以品牌为核心,进行上下的拓展,甚至如大众之流,基于品牌做出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的高度集成整合。
所以对于今日之吉利,不仅仅需要“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开疆拓土的豪气,更需要“巧干活儿”、“干细活儿”的能力,和能够守住江山,长治久安的深沉与升华。
所以孙晓东等国际化人才的加入,既是必然也是契机,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对更高等级人才的需求必然旺盛,而高等级人才的加入也会让中国的汽车企业化茧为蝶,得到从外而内,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而此时企业需要提供的是:更宽广的襟怀和更坚定的决心,中国汽车品牌本身便是生不逢时,逆水行舟,只有赶真正正视自己,勇于突破,敢于蜕变,才能在日后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