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雷:日系车本土化的问题尚需改进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新浪汽车协办的“21世纪广州圆桌闭门论坛”11月22日下午在广州举行,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林雷:梅总刚才给的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故障率的问题,故障率在排名是最低的。但是,梅总说了一个概念,他没有认为日本的故障率低,这个观点并不是没有认为日本故障率低,而是认为日本的安全性是不安全,不安全和故障率低是两个概念。
在我们自主品牌来说,日本车做工比较精细,故障率比较低。在他所制定的使用期限内是相对出故障比较少,这是广泛被认可的。但是日本就有一个概念对于安全性问题确实是受比较大的考量,其实日本在安全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做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安全性来说他的方法也不差。甚至在一些故障试验中也得到有了比较好的水平。
因此来讲,我认为日本车在故障率方面,安全性方面可能会被消费者误解了,其实没有那么差。
第二观点,日本车目前在中国的情况下受到冲击,从我们自己来看消费需求来看,他对需求是多元化的。每一类都有一个消费群去增进他的需求,日本汽车他有独特的产品特性。比方说几个特点,梅总也用几个数据来说明了特点。这个产品的特点是其他的产品所不具备的,这个产品的特点当其他的产品被取代的时候,其他消费群被固定化了。不是说我受的一些影响,如果产品本身的特性也没有其他产品进行替代,我还会有一个消费群来使用这个产品。
所以,我认为日本车有他自己所具备的。像梅总所说的消费特点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消费群是固化的。当然也有一个消费群倾向于欧系,有德系。消费群也有一些倾向于韩系,还有消费群倾向于自主品牌,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产品特性上有差异的,包括产品的功能、产品的特点,比如说产品的偏好、产品的形象等等加起来就决定一个产品本身的特点安排。
因此来讲,我觉得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日系车会空间和持续发展,这是在调查中看到的问题。现在梅总谈到的几个关键来说,我没有看到特别大的不同意见。比如说关键关于产品率下降问题,在我们研究工作确实也法的发现确实产品率是下降了。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可行性的研究,在消费者评价来讲,不如前几年高产品评价那么高。这是要改进的一个方面,当然我们也看到日系企业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关注这个问题是不是他要针对中国市场开发这个产品,这是两个概念。
因为日系车产品全都是全球性产品,他不是一个区域性的产品,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性产品。所以我认为日系车会不会对针对中国开发一款产品,可能这个难度比较大一点,这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二个来讲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出现时尚的需求。日系车产品实效性从最早开始也不是追求时尚的产品性,他本来追求是均衡性发展、在外观上也追求均衡性,也没有错误,他是一个定位的特点。消费者发生了变化了,中国消费者对时尚要求开始迅速加快,特别是80后消费者。因此来讲,在实用性方面来讲,每种数据来看,魅力方面下降了。这是他可能重新把握全球时尚的未来把握这个方向,总的来看,日系产品本身制造优良性没有太大的变化。独特的特点没有大的变化,产品力需要重新调整。时尚性需要重新调整。我想如果从这个方面改进的话日系车的市场一定会有。
长期来看由于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产品特色不可替代性的特点仍然有他自己非常牢固的客户群。直到他的实效性被替代,当面对大的变动之后,他就真的回不来了。如果没有被替代掉,危机之后他还有自己的市场,应该不会被替代,这是我的观点。
林雷:这个其实是品牌的问题了,当我说一个比较好的产品,比如说表,联想到表特点之后,可能你想说电子表有很多具体的功能,但到豪华表之后,其实是一种品牌的代言,其实他不是感觉,他是通过一系列消费者体验建立起来的。
消费者体验分两类,一个是具体使用;还有一类不是使用,是由媒体来推动的,媒体传播一些故事,传播一个想法。有些人并没有体验这个产品,但他消费这个故事,消费你的宣传,把他也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
所以,为什么厂商非常注重媒体的意见,就是他会使没有使用过这个产品的消费者,消费了那些概念,从而形成一些体验。反而认为自己也具有这样的共同认识,在这个过程来讲,突出一个品概念来讲,是突出一个品牌整体的印象。这之间可以通过产品的特色,可以通过服务的特色,可以通过对社会责任的特色等等这些方向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日系车来讲是当你去谈论他的具体功能的时候,你已经是下了一步了。你在讨论它的具体性价比的时候又下了一步了。当你讨论具体价格的时候,你又下一步了。
主持人(徐峰):正好反映了目前这三股德系、日系跟自主品牌不同的状态。
林雷:我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再一个意思是买的是品牌,竞争实力也是竞争标准。第一个实力是竞争标准,我定标准,按标准走。第二个我拼制造,前一个还拼技术,标准比技术要高。基石也比制造要高。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