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霖:自主品牌纯靠价格竞争 比较乏力
前两天我看中国工业报,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自主品牌的希望在于产业链的整体提升”,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今天也提到要协同创新,其实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各个国家也一样,能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就是因为它的产业链长,我们对相关工业发展的依赖程度就更高。因此没有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汽车电子是相关工业当中很重要的工业领域。我们怎么来协同创新,我们就想请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先生为我们讲对开拓创新,合作共赢的认识。
陈春霖: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德赛西威在2010年初从合资的身份转身变成自主品牌以后,这两年多以自主品牌的身份,怎么壮大,怎么发展的经验。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我们对于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现状的发展趋势,跟着我会稍微谈一谈,我们所谓的国际化的模式,最后是合作共赢的核心。过去三年来中国连续成为世界最大汽车销量市场,保有量不断攀升,政府的支持,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形成,这些都造成了中国汽车市场变成了全球的大蛋糕,充满着吸引力。我们目前看到一个趋势,国际品牌在中国,十几家国际品牌企业,占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75%的市场份额。他们掌握了核心部件的技术,他们还拥有全球化的资源,而本土企业在争夺所谓的25%的市场份额,我们对核心部件技术并没有很好的掌握,我们起步晚。很多时候你没有一个全球的优势,在同僚之间大家要面对一个非常恶劣的竞争。
影响整个产业将来发展的六个层面,一个就是行业的整合,产业链生态仍然要改善,核心技术的缺失,不同子行业之间有国家的政策不一样,竞争的环境到了非常严峻的状态。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所谓的把产业转移到中国的步伐,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目前在一个很关键的层面。所以纵向的整合,现在实力较强的诸侯已经开始争夺之站。我们谈到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企业的分工,这也是我们现在必然要走的一条路。还有核心技术,我们需要对于本土人才,要培养高端人才,加上我们对技术的投入,自主创新,加强校企的合作,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联合开发都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路。
对于政策,国家层面产业政策的制定,其实我们认为更需要具有战略眼光,不单单停留在一个谈,更重要是怎么落实,来支持企业的发展。竞争的环境,我们要建立一个产业联盟,单靠自己自身的发展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通过建成一个产业协会功能,优化本土的竞争环境,跳出单纯以价格站来争取市场的局面。还有一个产业转移,我们需要非常谨慎的,不要盲目的选择,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的,过去这些发展来说,包括我个人过去在外企,在西门子工作。我们看到,过去初期的时候整个跨国企业的步骤是全球的战略,标准的产品,然后本地生产,认为这是最好的达到进入当地市场的策略。当今大家也改变了,是多国战略,每一个区域都建立一个研发中心,满足当地的需求。我们认为未来的趋势是一个跨国的战略,它会利用当地的资源,比如在中国建立研发队伍,这个研发队伍不单单服务中国的市场,他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来服务全球市场。比如把在中国每个区域的战略,纳入他整个全球的战略规划。我们作为本土企业,我们作为自主品牌,我们面对的挑战,我们面对的机遇是什么呢?整个中国的汽车行业,主要都是国际品牌占据中国的市场,我们作为本土品牌起点低,我们做的是没有差异化的产品,纯靠价格竞争。我们面对外资品牌,对技术和市场的主导有点乏力。外资品牌本土化的,全球化的布局也远比我们完善。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如果你光看全球汽车电子产业产值,市场规模将近两千亿美元,中国本身就占超过三分之一。我们国内外庞大的市场容量,还有政府对于产业政策的支持,还有外资品牌的竞争,其实会带动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德赛西威经过两年多我们很清晰,除了本土自主品牌,我们要走向国际化,当时我们从西门子转过来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是以自主创新,提供专业价值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合作伙伴,从西门子变成了所谓的DESAYSV,提供价值。
我们发展的历程其实不是从本土品牌发展,我们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历史,当时在外资合资的状况下,所谓国际本土化的公司到今天我们要本土国际化。我们在86年成立,99年成为中德合资,2002年的时候西门子收购了我们,07年德国大陆集团全球收购西门子的业务,唯独惠州没收购,我们进入两年谈判,在10年初我们正式成立了DESAYSV电子有限公司。进年初我们在新加坡成立了新加坡分公司,4月份我们在德国成立了我们欧洲的工资。我们是在一个合资企业,独资化的环境下,国内一个成功的反收购的例子。
我们说技术,我们当时在西门子VDO,我们是作为导航的全球研发中心,所以我们所有的设备都是非常先进的。
还有一个就是质量,我们有非常好的测试,包括在客户口中的口碑,基本上是达到国际的水平。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试验设备,包括EMC的设备。
在制造来说,我们很多客户从日本、美国、欧洲过来参观我们工厂的时候,怎么在中国有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工厂,可以说非常欧式的工厂,我们结合了精益生产,结合了中国人的制造模式。
我们管理团队,其实这支管理团队目前绝大部分都是当时在西门子VDO合资留下来的团队,包括我们也有从国外请来,我个人也是新加坡过来的,我们有马来西亚人,我们有德国人,我们有日本人。我们国际化从人才角度先采取了行动。市场来说,我们对所谓的欧美主流汽车市场的需求,还有对海外渠道整个的开拓,我们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所以我们整个客户群来说,有乘用车,商用车,有工程机械,有社会市场。
我们过去建立的人脉,过去建立的网络,我们有丰富的产业网络,以及人才关系网络,作为一个自主品牌来说,奠定了我们怎么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我们首先要立足于中国市场,我们要注重客户的体验,专注、专业。我们从十几年前开始,自己独立开发的产品,从简单的卡带CD收方机,到后来我们所看到的,导航,空调控制器,种种,我们都做了很多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产品,这产品里面包括所谓的空调控制器、车载导航、组合仪表。
其中很重要的,让我们这么多年,能够独立于我们国外的机构,去开发这么多的产品,主要是研发团队的培养,我们在03年的时候只有五十几位研发人员,我们很明确,这是我们的核心,04、05年我们开始加强我们研发人员的扩大,我们计划在2015年超过一千人,今天我们有六百多位研发人员,我们研发的投资占我们销售的7%,作为电子企业这是我们一直深信的,投资是不能够减少的。
第二就是布及全球,合作共赢,我们为什么要走出中国,请进来,走出去,而且走进去,我们在新加坡建立研发中心,也建立了研发+销售业务中心,在德国就是业务中心,我们现在有计划在南美、印度、日本建立所谓的销售公司,南美和印度我们也看到了业务的需求,有可能要在当地投资制造。这是我们全球的布局,欧洲市场的关系,我们的客户很多是欧洲客户,你欧洲有一个点的时候,你就很快能够通过语言、文化打开这个局面。巴西、印度广阔的市场前沿,产业的联盟,我们要建立所谓的合作伙伴,不同的联盟方式。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国际化的人才,我们要立足中国,巩固我们在中国的市场,同时我们要寻求外面的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是我们作为本土国际化的布局,不过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在产品战略联盟方面,我们也首批发布北斗导航的专家,我们用的组合惯性导航,能够让续航能力超过一个小时,就是所谓没有信号的时候,目前我们也在争取怎么落实整个北斗导航产业的布局。校企我们也很清楚,战略联盟合作跟学校的合作,我们跟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合作一些项目,从协助角度的研究,前沿技术的研究。
今年4月份在北京,我们跟HTC建立一个行业合作,HTC这个手机在我们多媒体导航系统联合起来叫CV令,你把HTC通过USB插上去,装一个软件,我们整个导航系统,多媒体系统的显示屏就即可转变成为手机。使用者就不需要再重新利用不同的系统来操作。目前我们这个产品推出市场了,我们也继续在研究其他不同手机的模式。这里面最大的分别就是过去有很多人做了这个,速度非常快,图像非常清晰,这是一个优势,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商业模式。对我们来说,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已经26年来了,98年我从新加坡飞利浦调过来,也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起起落落。不过我们很有自信,我们有一个自主的核心研发,我们有一个完善的产品生产系统,我们有非常强大的销售链。当我们走向国际化的时候,国际化的背景,我觉得在我们自主品牌正要走向国际的时候,千万不要冒然的派人过去,我们要派当地你走进去,这是一个优势。我们成立德国欧洲公司的时候,我们马上就很快打开了,与客户接触、联系、沟通、开会的局面。
我们人员有没有国际化的背景,我们在当地市场有没有人脉建立起这样的机构来跟他们合作。我们这个团队经历这二十几天的发展,我相信我们还是持续的创新,我们有这个激情,也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在主要的业务关注点,主体是以内饰电子,作为我们主要的业务,但是我们认为在将来的发展,我们朝向所谓的动力系统,车身安全系统也是我们要扩大的一个领域。首先我们先把我们自身的内饰做强做大,同时把握机遇,向所谓的动力系统,以及底盘安全系统来开拓我们的业务。
我们也清楚,在这个自主品牌,本土品牌走向发展壮大的时候,不能单挑,要合作多赢的局面,我们要跟客户合作,跟供应商,还有合作伙伴,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合作。我们首先要发现信市场的诉求,我们很强调一点,我们不能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会造成恶性循环的,我们避免浪费,我们不能什么都自己做,一定要通过联盟,合作,我们要分担风险,优势互补,跟我们的合作方。更重要的是在所有合作当中,所谓的多赢局面,就是以一个排放的心态与视野,这个视野包括国际视野,我们要有创新的精神。对外合作联盟,合资的方式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路,希望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这里面我们作为DESAYSV,经过26年,从外资控股的合资公司,摇身一变变成所谓的本土品牌,我们坚持的是开拓创新,合作共赢,谢谢大家!
张宁:谢谢陈董事长,我们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汽车工业要做大做强,零部件是重要的基础,我们还经常说一句话,企业一定要国际化发展我们才有更好的前景,怎么国际化,实际上大家都在摸索当中,陈董事长介绍他们探索的新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发展模式没有对和错,适合自己最好,陈董事长讲一定要瞄准未来,我们要合理布局,要用开放心态来推动广泛的合作。实际上我想在后面我追加一句话,在这个过程当中陈董事长有一张PPT写了很多整车企业的合作,我想呼吁我们的整车企业能够更多的关注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跟零部件企业能够携手起来,共同推动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