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梅开二度“红旗”能否不倒?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5月16日 11:37   汽车公社  杨丽婧 字号:

  文:杨丽婧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伴随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唱祖国》,和主持人纪录片式的富有磁性的朗诵,承载着中国浓厚历史的图片和珍贵视频出现在会场前方的大屏幕上。之后,大屏幕一分为二,薄雾中的红旗轿车缓缓向前,人们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这是4月20号晚上发生在北京钓鱼台宾馆外的一幕。而就在同一时间,中央一套的《晚间新闻》对红旗轿车的历史进行了两分多钟的回顾。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款自主品牌汽车的上市发布受到过如此礼遇,这一切佐证了一句话“红旗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

  就如《晚间新闻》中主持人的一句话:“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一汽先后推出了数十款红旗车型,但是每一款车型的命运不尽相同。”

  红旗最早以“检阅车”的身份亮相,可以追溯到1959年建国10周年庆典。当时,一汽以一辆克莱斯勒轿车作为参照,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仅用一个月时间打造出了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1998年,一汽集团原总经理耿昭杰主持引进了奥迪100技术平台,并由此打造出了红旗世纪星明仕车型。进入21世纪后,红旗轿车又借用丰田皇冠玛杰斯塔平台推出高端豪华轿车红旗HQ3和红旗旗舰两款车型。但由于车型和技术平台过度依赖合资伙伴,以及定位不明确等原因,红旗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生产也时断时续。

  这一次,红旗头顶“国车”头衔,借北京车展之际,携红旗H7和红旗L车型两款全新车型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但是,面对中国车市“乍暖还寒时候”,面对奔驰、奥迪、宝马等豪车品牌的风生水起,人们不禁为背负着“振兴汽车的产业梦想”这一使命的一汽红旗捏了一把汗。

  对于红旗的强势回归,汽车圈内争议颇多。笔者也抱着爱之深,“急”之切的心情,对红旗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作为“复活”的老品牌,自称“完全自主”的红旗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自主研发及核心技术,尚且是一个未解之谜。其次,记录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凝聚着一代汽车人尊严的精神财富,已经演变为一笔无形资产注入红旗品牌价值之中。但面对已有稳固的口碑基础和消费群体的各大豪车品牌,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品牌价值若没有过硬的产品力做支撑也是枉然。

  另外,从红旗品牌战略发布的活动地点和节目安排来看,它已被国家摆在与中美建交、改革开放、奥运首金、杨利伟飞天、申奥成功这些大事件同一高度,这样一来红旗的定价就进入了颇为尴尬的境地。低了,无法体现品牌定位;高了,老百姓不一定买账。然而,合理的定价恰巧又是其能否打开私人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用一位在汽车圈内混迹了数年的老记者的话来说:“这叫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尽管今年年初工信部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车条例,向危急中的自主品牌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也必然会给红旗带来许多政府订单,但靠政府支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就如奥迪一般,“官车”的示范效应是为了带动私人与商务用车市场的销量,能否打动普通消费者才是关键所在。但从红旗目前亮相的两款车型来看,官气都太重,卖给政府和收藏家尚可,但大规模入市的销售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今年3月底,工信部公布了第235批新车目录,红旗H7出现其中。上市之后的红旗究竟能否担起“国车”头衔,或许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编辑:李欢)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