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通过学习型组织防微杜渐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 13:44   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

  通过学习型组织防微杜渐

  其次是感悟,总共有四点。

  第一点,我们能做到今天这个格局,班子团结、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正确的用人价值取向很重要,这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江淮汽车厂,包括安凯的前身淝河汽车厂等等都是劳改单位过来的。这样的单位一个是被管教的,一个是管教的,有的只会动嘴不会动手,里面有小块块,都是很正常的。我们接手后就认定一个目标,要把企业做好,为地方、国家做贡献,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好日子过,过上幸福的生活。把这个大目标理清楚以后,就都在这个基点上来想问题、办事情。

  我当主要负责人的时候就强调这样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就可以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话就可以说,否则不行。

  大家都熟悉,江淮在1993年~1994年这段时间里有过干部作风整顿,下来一批、转移一批、软着陆一批,一批新生力量脱颖而出。通过整顿,大家一下子感觉到风气正了。用人的价值取向清楚以后,大家会觉得这个风气是创业、干事的政治氛围了。

  我是在上任几年后才开始动手做这个事情的,为什么?因为我必须得看清楚,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来制定方针、识别人才,这个是要有过程的。在此之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脱困,那个阶段手是不能大动的。这么多年我一直说,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不管是改革还是管理,都要把握好度,否则就会出事、出问题。

  1991年我们收支持平了,1992年就有很好的利润了,1993年销量过一万台,小日子就不错了。困难的时候还好,大家抱团,但好日子滋生出了很多不一定健康的东西。这时候,有一部分人就开始飘飘然了。有些中层干部就觉得,这个成绩舍我其谁?这个岗位舍我其谁?打麻将、赌博现象也出现了。这样下去肯定有问题,所以要整顿。

  为什么江淮提出来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个企业没好几年,不良信息就开始滋生,开始表面化。企业基业常青需要找到一个实现点,或者找一个运作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找一个途径,防微杜渐。

  那么怎么防微杜渐?通过什么途径,也就是通过什么运作载体,什么形式来防微杜渐呢?我们悟出了这个道理,开始搞这个东西。

  江淮是从1996年开始搞学习型组织的,但之前的这些想法、做法和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比如,1994年《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就有了。慢慢地,我们不断对它消化,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国的文化特点,磨合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

  江淮在这方面是做了有益的探索的,把“第五项修炼”那些非常理论的,包括一些复杂的工具转化为了适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可以操作的模式。比如,我们为了把学习型组织从定义到落地,创建了虚拟的“一二三”模式。

  一是定义,什么叫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具有学习创新的能力,同时这个组织所有的成员通过工作活出生命的意义。

  二是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学习型组织一定是具有自我批评,或者自我批判的能力,一个组织光会自我表扬一定是有问题的;第二个特征是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价值观,而且为所有的成员所认同

  三是三个系统。第一个是共享系统,知识共享。学习型组织首先是学习,但是互动型学习,训练搭配能力的学习;第二个是反思系统。反思是一条虚线,渗透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一个组织定期的,或者是做一件事情下来之后必须总结。总结以反思为主,找毛病。黑格尔讲,人类认识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这对一个组织来讲极其重要;第三个是反馈系统,要让坏消息及时地传达到应该到的部位。

  我们还有些“工具”,把做企业管理的各种工具变成“工具箱”,什么样的管理用什么样的工具,各取所需。

  再有我们成立了学习实验室,它是一个跨部门、跨级别,围绕一个主题构成的学习团队,叫Work Team。围绕着要做的一些工作,把墙壁撤掉,无边界式的合作。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学习互动训练搭配能力,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契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沟通的质量,这是学习型组织最核心的问题。

  反过来我们还有一些保证机制,这个团队做好以后,应该奖励、表彰,干得好的升官发财,这必须纳入到正常的管理体系里面去。但它肯定不是孤立的,简单的绩效、管理和学习型组织这种人与人之间、组织之间的深度沟通和交流所产生的能量是不一样的。

  我经常讲学习、思考、修炼,对应的是知识、能力、觉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通过思考获得能力,通过修炼成为觉悟。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很丰富,江淮已经因此获得了国家管理一等奖。

  “利他者最终利己”

  第二点,领导示范品格是员工成长的引擎

  教育员工怎么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做得怎么样?你一心为公,你一心想着企业,那员工也一定会以企业为家。如果你化公为私,以权谋私,员工就会损公肥私。你不珍惜团结,班子吵吵闹闹,底下的员工怎么可能团结?你热爱这个企业,员工才会热爱,你自律,员工才会团结。

  第三点,利他者最终利己,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要把地方国有汽车企业做好,领导团队、带头人悟不透大道的话,很多干部出问题,都在这方面。实际上非常简单,你偷了点小便宜,最后把企业做垮,就什么都没了。利他就是把企业做好,就是为员工谋幸福,就是给社会做贡献,你想的就是这些,就一定能够把企业做好。企业做好了以后你什么东西没有?社会地位、职工的认可、收入,等等,都有了。

  我退下来以后,很多人给我发短信讲,你不光是把一个困难企业做成一个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企业,更重要是江淮的员工获得了幸福感和尊严。尊严,我很爱听这一句话。江淮人很有尊严,出去以后受到人家的尊重,这个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四点是持续地学习、创新、求变。

  我们的DNA就是学习、创新,向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可以学习的事学习,这是企业发展不竭的源泉。我认为学习、创新这四个字可以拓展到一个组织,可以拓展到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不就是盖房子、修路、造桥吗?发达国家搞得漂亮,好得不得了。咱们是建了再挖,挖了再建,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创新,就不会有这些问题。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一代比一代强,就是善于学习前辈或者人类一些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变化,那么你就进了一步。拿产品而言,要结合市场需求,结合竞品动态,再创新,照搬照抄是不能够成功的。

  学习、创新,然后求变。江淮走了一条基于稳定性、柔韧性、渐进式的变革之路。稳定性不用多说,企业不稳定的变革是很危险的。变革本身就是在动的,基础不稳,再变革就会动荡或共振,整个垮掉,后果不可收拾,局面不可控制。柔韧性,就是要有点弹性。

  还要注意全面性,问题、阻力和波澜是肯定会发生的,但得考虑到怎么来平复它,得有办法来对付它。当初我们提出分配制度的变革,计件工资。但九十年代初期政府还下了加工资的文件,这个时候是听还是不听?听的话机制变革就会后退,或者是止步不前;不听的话员工会有反弹,政府都下文件加工资了,你不加不行的。我们很简单,让存量相对稳定,增量拉开差距。这个就是所谓权变,得有自己的办法干这样的事。

  你们可以想到,江淮如果止步于客车专用底盘,不可能有今天,止步于轻卡也不可能有今天。正是因为不断地重新定义我们的核心业务,不断地整合资源为我所用,江淮才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做了这么多的事。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在这样的演变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做出决策,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当然要主动想一些事情,但形成决策意见的时候,还是要充分的民主、科学的决策,该走什么流程走什么流程。

  每一项决策要成功实施都会有一些困难和问题。决策的评审过程恰恰是发现,或者暴露问题的过程,也是献计献策的过程。所以我经常说,好的决心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可能就变成了坏的决策。大家不讲执行的不到位,而是讲决策不周到。在资源不具备的情况下做事情,问号是很容易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好的决策加上有好的执行,最终成功了才能证明决策是正确的。

  执行需要有一个团队,不折不扣地完成上面交待的任务。江淮的整个人才队伍基本上是以自己培养为主,这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企业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江淮是一个老的地方国企,这些年在慢慢演变成现代企业,所以现存的机制对于引进成熟人才来讲,冲突还是比较多的。

  我们是不断成长起来的,培养了一些好的、非常厉害的人。举个例子,我们的一些院长,包括一些部门经理,在江淮可能就拿20万(元),出去就能拿更多的钱。但是,如果我们引进一个和他水平差不多的人才过来,他的期望值可能要高得多。这不符合江淮的实际情况。

  我们的思路是大量引进新员工,立志于自主培养,人员成才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同时,适当引进成熟人才,比如星锐(多功能商用车)的管理团队那就是引进了一个成熟队伍。

  还有就是合理利用国际资源,我们有很多日本、韩国的专家。在国外的设计团队里,绝大多数都是七个国家的设计人员在一起工作,因为在境外,我们的政策会灵活一些,比如一区一策,一地一策。国外的生活水准高,你既然认定那些活要让他们来干,那你必须给他们这么一个待遇。我们的造型团队还是不错的,客观地讲,一开始还是没有用好,现在做得越来越好。

  再次是感恩和感谢。

  关于我的退休有很多议论。实际上,到2009年我就到点了,到现在延长了三个年头,在安徽国有企业里面已经开了先例。过去有的说法好像是要留任到65岁,那都是大家的揣测或者期望,希望我能干到这个年龄,但并没有哪个组织确认过这件事情。

  这些东西对我来讲是感恩不尽,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时代。我不能说是功臣,但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个时代这么关爱我,在这个岗位上22年,退下来以后这么多人给予那么高的关注和评价,真的是很幸福了。

  我退下来以后对今后的事和人都不便去评价,但和这些同志共事这么多年,我很感谢他们给我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我在工作当中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给予了很多的谅解和包容。

  “继承创新是大有希望的”

  我希望这个企业能不断地进步,我也相信现在的团队是能够继承创新的。简单的继承也是不能进步的,一定要创新。我在(告别)会议上也说了,现在我们还处在一个大的、好的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把江淮的这种JAC文化坚持下去。

  我们已经把新的《JAC宪章》修订完毕,没有大的变动,就是与时俱进,把一些战略目标,特别是经营管理准则做了进一步更务实的细化。在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个资源这一块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JAC宪章》分为两部分:JAC制造和经营管理准则,其中有一个文化知识战略。

  同时江淮的“十二五”战略也已经制定了主要的三大支撑点:文化支撑战略、变革机制支撑战略和深化研发的建设战略。

  目前江淮已经确定了新技术的基础路线,新技术的研发也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比如说1.5TGDI缸内直喷汽油机,样机都已经搞出来了,新的厂区已经开始破土动工建设。DCT双离合变速器,我们也把B样机都做出来了,有二十多台,随后会接着验证,这个应该说在业内是靠前的水平,我有足够的信心。

  在新能源方面,不管是安凯,还是江淮,这两块的商品化、市场化大家都是公认的,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这也是取决于我们对关键基础路线的选择和关键领域的识别。

  新能源我主张用有限的资源做有用的事。江淮的新能源重点主攻电动车。所谓“三纵”是指混合动力、电动车和燃料电池。业内很多企业“三纵”都搞了,江淮不具备那么大的能力,我们就重点选择电动车。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积聚资源,聚焦资源。

  电动车里面有所谓“三横”:电控、电机和电池。很多企业也是这三个都做了,但我们最起码眼前是不可以全做的。电化学技术有它的专业和深度,没有这么多的人才,没有那么巨大的投入,也没有研发的基础,贸然进入这个领域做深、做透、做出规模,短时间内没有这个可能。

  关于我们跟正道的合作,业内、业外都有一些误解。这种事情我也不去解释。都是中国人,只要有合适的资源,全球华人合起来干点事有什么关系呢?就那么简单,还能上当受骗吗?钱拿进来,好就用,不好就不用,还有什么问题呢?大家把它说得太复杂了。

  江淮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自动化公司,现在主要是搞电动车研发,重点在做电传动。当然自己搞并不是说排除外面的采购,是选择性的采购加上自己研发。我们现在电池的采购主要来自合肥的国轩,安凯和小轿车都是用它的电池。

  江淮选择的技术路线是电动车,“三纵三横”中,我们只搞“一纵两横”。我开玩笑讲叫“干起来”,两横一竖不就是“干”字嘛!适当的时候我们会把电池与资本运作的模式填上去,三横加一竖,那个时候才能成“王”。一开始就成“王”是不可能的,把三横都做齐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我是什么意思呢?江淮现在文化落地了,文化文本修订完毕;“十二五”战略已经成功发布;三大技术——DCT、GDI和电动车都已经有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而且技术方向、重点领域、实施步骤、资源积聚等等,都有了明晰的思路,所以我相信在这个基础上,继承创新是大有希望的。这也是我在会上说的后面这一段。

  合资、整合与民营企业

  早年我们跟现代汽车有过技术合作,也引进了它的产品,但最终没有合资成功。江淮不是排斥合资,也希望能够合资,但我们有自己的原则。无论是商业车,还是乘用车,我们都谈过很多家,最后都无非是因为控股权、话语权的问题没有谈拢。大家都是50对50,但这个背景下还有话语权的问题,资源投入的分量问题。如果我们放弃这些原则,是能够和别人合资的。

  当然,合资涉及的因素很多,不是单方面的,还有人家的选择。人家对你这个企业,这班人也有认识。曾经有一个外资企业的高管公开讲,我们找合资对象不找你们这样的企业,主意太大,学习力太强。

  关于“大江汽”,我不想说太多,但企业整合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被整合的企业困难,整合就不困难了;被整合的企业不困难,整合起来就困难了。

  困难的企业应该说是好被整合的,但各方面都不能太急,安凯十年,不是第十年才进步的,每年都在进步。往往政府、企业或者是员工期望值过高,希望一整合就能产生裂变,变成原子弹,这是不可能的。在现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一急就会出问题。

  整合还要注意思路,怎样疏导外部环境,创造内部环境。什么叫文化?整合内部资源,适应外部环境,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文化变革的过程。用人本地化是个基本原则,不要指望你派一个人会怎样,可能这样是快了,但对抗力很大,整合的成本就高。当年江淮和安凯很简单,我们叫“一个半人”,我们只派去了总经理王安江一个人,我算半个人。

  江淮的无形资产是什么?文化软实力。把工作做细,把主旨传达清楚、沟通清楚,就是这个道理。先把大家心情理顺、思绪理顺,在这个基础上一定有阶段性的成果。安凯整合后,一两年就扭亏了,这是事实;按时发工资,这是事实;四个阶段调整后,它的销量上去了,这也是事实。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一开始没钱发工资了,你先把钱发给他不就稳住了吗?!资金链断了,通过几个结构调整把它接上了,这又是一个阶段;产品结构调整,把量拉上去,这又是一个阶段。整合得有一个整体的目标和分阶段的一些作业流程。

  国家鼓励整合,但在具体问题上要注意具体分析。我举个例子,江淮还没上市的时候,叫我去整合安凯,就是要用安凯的壳子把江淮的绩效装进去,募集资金给江淮用。当时我就讲不可以。安凯处于嗷嗷待哺的阶段,需要钱;第二,壳子是安凯的,募集来的资金给江淮来用,它怎么能打赢?第三,江淮拿了一点钱,但不能不解决问题。比如上瑞风,拿两、三个亿有什么用?

  对于民营企业,我认为,他们在竞争性的行业里面摸爬滚打,有它独特的优势。很简单,决策效率高,有人对资产负终极责任;执行效率高,你为谁干是很清晰的。这样两点就让它在竞争性行业里具备非常大的优势。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就一定好了吗?那也不一定,关键是谁来做。主要是领导者,这是第一重要的。第二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营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没有好的文化,做三五年是可能的,十年也有可能,但能不能做再长就难说了。做做就头脑发热,做垮的例子太多了。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强调系统,但我逐渐地意识到,在竞争性行业里,决策效率高、执行效率高这些关键要素越来越凸显它的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