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汽车品牌初长成
汽车业发展日新月异,公众对汽车的认知水平与消费观念早已从原本纯粹的品牌追求演变为对品牌、技术以及性能等不同层面的需求,昔日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本土品牌亦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这并非对数据的解读,而是对汽车生活的一种感悟。
“咦,这车是什么品牌?挺高级!”“这车性能如何?值得选购?”出于自身职业原因,常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关于汽车的咨询,有时对个别问题更不得不思量半天才能做出正确回应。为顾及职业尊严与个人面子等,我的汽车知识也不得不与时俱进。
十年前,当同行朋友看见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车型并提出疑问,当中这些车型往往不是奔驰就是宝马、要不就是日产风度、丰田皇冠等进口车;几年过去了,高端车型的曝光率越来越大,围绕这些车型的话题却越来越少,因为那些让人惊艳的车型已不再局限于价格超过30万元的豪华车或进口车,合资品牌所推出的雅阁、迈腾,乃至英朗和轩逸等车型无论在设计还是性能上亦相当出彩。
尤其是在近几年,成功进入公众视线并赢得关注已不仅仅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的专利,吉利、比亚迪等本土品牌亦是百花齐放。你会发现,“这是什么品牌?这车挺不错!”这类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也会落在本土品牌之上。或模仿或创新,本土品牌正努力摆脱昔日那种“土得掉渣”的形象,并努力打造高品位的品牌形象。
作为一名车主,我不得不承认对本土品牌的信任度并不高,最起码它们并非我购车时的首选车型,然而我的想法正随着本土品牌的进步而发生转变。尤其是在近几年的试驾中发现,论实用性、经济性,不少本土品牌的产品与合资品牌的相比并不逊色,而在针对中国人使用习惯与消费需求上,它们更是有独到之处。(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例如前阵子南都试驾的全球鹰G C 7,单论其外观就不输任何一个同级品牌,而坐进车内后你更能感受到这款车诚意所在:D V V T发动机、6速变速箱、倒车影像、天窗、真皮座椅、6安全气囊、驾驶位8方向电动调节、G PS导航、自动空调、四车门一键降窗功能……“这款车卖多少钱?配置好豪华!”(倘若把车标去掉,估计又有不少朋友提出类似问题),答案是多少?20万?15万?10万?事实上,其高配车型售价不到8.99万元。
事实上,不少本土品牌都在致力打造并推出它们的“诚意之作”。例如在近期上市的上汽M G 5、长安逸动等车型上,你都能看到本土企业在配置与技术上的诚意与进步:如8.77万元起售的M G 5可让客户选配理念超前的iV oka语音系统,新推出的长安逸动轿车则在顶配车型上装备了昔日豪华车专属的自动启停系统……
然而,虽然本土品牌市场保有量是在不断增加的,但销售前景似乎并未因为其努力而取得明显突破。诚然,看得见的高性价比能让它赢得车市竞技场的入场券,但差距仍存在,要真正赢得市场认可,除品牌形象的塑造与售后服务的优化外,还需一个让消费者敢于尝鲜的理由。在我看来,iV oka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你觉得呢?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