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的“非合资自主品牌”现象
慷慨 “陈”辞
不要拍脑袋做高端或低端,应集合自身能够运用的资源,特别是让股东方投入优质资源,做适合市场需求的良品。
入市刚过半年的经济型轿车宝骏630,下周将迅速推出搭载6速自动波的新品,入市以来的表现也小有霸主之气,不仅月销量冲击“万辆俱乐部”,更企图掀起一场“宝骏现象”的讨论。随着这个月东风日产启辰品牌首款车型将入市,合资车企推出的新品牌产品已有理念S1、宝骏630、启辰D50等,很有异军突起的气象。这其中宝骏630是目前销量最为成功的产品。现在需要厘清的是,如果习惯性地把“宝骏现象”视为所谓合资自主品牌的开场得分,显然并不准确。宝骏的首战告捷,并不是合资自主品牌路线的成功。
地处广西的上汽通用五菱,和其他合资车企有很大的不同。从“中中外”三股东模式,到一直使用“五菱”这个本土品牌,深耕不起眼的微客市场,到成为上汽和通用在国内市场的一大据点,演绎的是和其他合资车企十分不同的模式。
从通用的角度来看,这个合资企业只能说是那班底特律高管们的“神来之笔”和意外的成功。通用最初是要依托五菱的平台打造一个“亚洲家庭用车”项目,最终因主观性太强而流产。通用在主导开发五菱鸿途的再次试错中,最终明白上汽通用五菱可以自己主导发展。实际上通用那时主要着力的是上海通用,对上汽通用五菱并没有过多插手,这反而给了后者自主生长的空间,使其形成了自身高效务实的企业文化。直到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微客老大,股东方都需要利用这个高效平台,来拓展经济型轿车市场。
在宝骏项目中,上汽通用五菱再次主导了整个开发过程,尽管泛亚技术中心提供了底盘技术、外形设计,通用和上汽导入了工艺和标准,在零部件采购方面共享上汽通用的丰厚资源,但宝骏从整个品牌到产品的规划,都是上汽通用五菱自身自导的,这正是其有别于一些合资自主品牌的关键所在。
能够集合股东方资源,而自身把握品牌和产品以准确适应市场诉求,并构建起零部件体系,还有遍布二三线市场的经销商伙伴给力,这才是“宝骏现象”其中的秘诀。从五菱微客到紧凑型MPV五菱宏光,再到宝骏630,和宝骏此后或许针对其他细分市场的产品,上汽通用五菱已有较为雄厚的底蕴应对激烈的市场挑战。
“宝骏现象”因此应该说是一个“非合资自主品牌”现象。它对自主品牌和当前合资自主品牌潮流的启示应该是,不要拍脑袋做高端或低端,应集合自身能够运用的资源,特别是让股东方投入优质资源,做适合市场需求的良品,还要建立起开发和配套体系,还有庞大细致的市场营销体系,不能忽悠,不能“新瓶装旧酒”。
陈志杰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