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集体“过电” 自主品牌“入不敷出”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3月24日 11:12   中国经营报  余跃 字号:

  在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以下简称《规划》),并明确电动车将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之后,相信又会有一大批自主品牌企业加入到发展电动车的大潮中去。只不过,在此前政府与企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电动车研发和推广当中的同时,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仍旧是一片萧瑟景象。

  实际上,通过VOLT停产事件不难看出,电动车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已经被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在这个背景下,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依旧在持续加大对电动车的投入。在国内电动车产业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这股自主品牌“电动车热”还能持续多久?

  入不敷出

  2012年3月14日,芬兰威立雅交通公司(Veolia Transport)宣布与中国比亚迪汽车达成合作协议,将从比亚迪订购一批eBUS-12电动巴士,在芬兰进行测试。在此之前,比亚迪eBUS-12电动巴士已经投放到深圳、长沙、韶关和西安四个城市进行示范运营。

  此次与比亚迪合作也是芬兰首次展开电动巴士测试项目。按照双方的规划,试验项目将为期三年。比亚迪将向威立雅交通公司交付一批数量不明的eBUS-12电动巴士。

  “这是一个机会,能够证明比亚迪电动车技术即便在极端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仍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比亚迪汽车出口贸易事业部总经理李竺杭表示。

  在此之前,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和纯电动车E6,已分别于2009 年2 月和2011年10月底正式上市销售,看上去,比亚迪至少在国际合作与国内示范运营方面,的确比国内其他新能源车企动作更多。不过,比亚迪目前在新能源车发展上的处境,却颇有些“赔本赚吆喝”的意味。

  根据比亚迪此前回A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F3DM共销售365 辆,实现销售收入近2950万元,E6电动车销量为53辆,实现销售收入为1330万元。而相比之下,比亚迪在电动车上的投入数目则远远超过产出。“眼下,在比亚迪新能源事业板块中,与汽车相关的投资项目就包含比亚迪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和未来村试验场。”上述比亚迪人士表示。而据了解,此前,比亚迪仅用于汽车锂电池生产的投资额就高达4亿元人民币,而在电动车整车项目上,比亚迪的投入超过了10亿元。

  从账面数据看起来,到目前为止,即便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动作较快的比亚迪,都难以避免在电动车项目上“入不敷出”的局面。

  实际上,在电动车领域与比亚迪有着类似遭遇的车企不在少数。以奇瑞为例,从2010年10月份至今,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主力市场安徽合肥,目前仅售出100辆奇瑞电动车,而其中还有60~70辆是以租赁体验的方式投放到市场。但在投入方面,仅2011年,奇瑞就为瑞麒M1纯电动车及其他新能源车型投入了1亿元资金。

  自主困局

  “由于电池技术尚不成熟且电动车成本高企等原因,电动车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大规模产业化的突破,而自主品牌纷纷选择投入巨资发展电动车,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实际上,长期以来,不单是电动车领域,从中国整个新能源车战略的发展轨迹上看,就一直处于严重的“入不敷出”状态。

  2001年,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主要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按照当时规划:中国决定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燃料电池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其中电动车被作为企业开发的重点资金支持项目。

  据了解,“十五”期间科技部为扶持企业搞新能源车的研发拿出了8个亿。此外,政府投入资金只是一小部分,承担项目的企业及企业所在地政府还要分别拿出至少对等的资金进行投入。“十五”期间政府规定,如果中央政府部门给企业拨款1亿元进行项目研发,那么汽车企业自己至少也要拿出1亿元进行投入,企业所在地方也至少要给企业1亿元的研发资金。这样算下来,“十五”期间的新能源车项目总投入实际应该超过了24亿元。

  与此同时,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十一五”期间国家相关部委还拿出了11个亿对企业研发进行支持,后来据说增加到17个亿,而且企业和地方政府绝大多数还保持着对等投入的“传统”。由此算下来,从2001年到2010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新能源车战略的总投资已经达到了75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企业在“对等投入”之外进行的大规模投资。

  而在这一巨额投入面前,新能源车的产出却是少得可怜。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本土企业新能源车的总销量还不到1万辆,以平均每辆车售价30万元计算,总销售收入尚不足3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并未因此而出现太大的前进迹象: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和推广逐渐被漠视;重新确立的电动车发展方向,又因核心技术难以实现突破而停滞不前。

  “从现在的情况看,政府及企业在电动车方面的投入更像是个无底洞,由于前景不明,投钱越多,企业心里越没底。”贾新光表示,“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必须要响应政策的号召,但未来会给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下大家共同担忧的问题。”

(编辑:takuya 微博)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