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就得要让车主出血?
随着新车牌照价大涨,上海二手车的牌照也水涨船高,卖到6万元以上。
2012年3月,上海私车牌照费最低价和平均价再次创下了12年来的最高纪录,最低成交价58300元,较2月上涨了2900元。导致牌照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因为3月车牌的投放数量只有8000辆,而参与竞拍的人数高达24897人。已经两次流标的车主急于为新车抢到“准生证”,不得不狠下血本。随着新车牌照价大涨,上海二手车的牌照也水涨船高,卖到6万元以上。
尽管上海一直坚持经济手段控制私家车增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附带提升了汽车消费的整体水平。一个牌照就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小车,消费者获得来之不易的牌照,大多不可能买几万元的经济型小车。在上海,自主品牌已经是凤毛麟角,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同样,自北京限牌以来,汽车经销商的命运也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倒闭、退市的经销商更多集中在经营中低端车型的自主品牌上,而经营中高端品牌的经销商反而获得发展机遇,盈利状况甚至好于限牌前。限牌也在无意间令汽车流通渠道格局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交通状况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污染导致的城市PM2.5环境指数一直居高不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有效地治堵,而目前引起关注、被专家广为认可的方式仍然集中在经济手段上。
本周开始,油价每吨上涨了600元,距离上次涨价仅一个月时间。目前93号汽油价格已经上升到8元以上。而目前在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的每小时停车费已经上升到8元-15元/小时的价格区间。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的确会令普通消费者主动减少车辆的使用频率,但对于治堵是否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此外,随着汽车使用成本的增加,消费市场“攀高”的消费心理将愈演愈烈,不仅与“抑大扬小”的国家汽车消费导向不符,也与“节俭为美”的中国传统观念相悖。
近期,香港治堵的成功经验被广为关注。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香港平均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是北京的1.8倍,香港只有北京1/10大小,截止2011年底,香港有机动车63万辆、私家车43.5万辆。同样,香港在新车上牌费、油价以及停车费等方面都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但除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外,还有更多重要的细节值得借鉴和学习。
例如,在香港购买15万港元以下(包括15万港元)的车辆,首次登记税为车价的40%;超过15万港元而低于30万港元的车,税率75%;超过30万港元而低于50万港元的车,税率为100%;超过50万港元的车则需缴纳115%的登记税。以车辆价格作为税收等级的划分,更利于引导消费市场购买价廉物美的小型车。再如,香港交通法规培养从学校就已经开始,执法过程中不仅对驾驶员的违规处罚非常严厉,也同样对行人违规一视同仁。行人违规出了车祸,不但得不到赔偿,反倒要赔偿司机的损失和误工费,因此大大提升了路口通行率,减缓了交通拥堵。此外,先进的“交通控制中心”能进行智能疏导交通,香港尽管车流量非常大,但平均时速却不低于30公里/小时。邵玉梅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