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风波之后
见习记者 丁灿
“在国家已经不鼓励轿车整车制造的当下,合资汽车企业生产资质是稀缺资源,长安计划拆分长安福特马自达,但马自达的生产资质审批困难,借用昌河铃木似乎是条捷径,”一位在事发当天就在微博上密切关注事态进展的业内人士对商报记者表示,“但长安没有预料到,昌河方面的反应如此强烈。”
据当地媒体报道,昌河铃木员工普遍期待企业能在长安旗下保留其独立性,长安转移资质的做法显然让他们难以接受。
矛盾激化
事发之后,昌河汽车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长安集团已经在半年前就上报发改委,请求将该昌河铃木生产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但此前并未知会昌河汽车及昌河铃木。直至1月13日,“我们才通过私人渠道得知此事,”上述人士表示,“这是昌河铃木工人围堵工厂的导火索”。
外界普遍认为,在合并昌河汽车之后,长安汽车整合两个“铃木”的意图十分明显。合并两年间,两家“铃木”几乎没有全新车型上市,昌河铃木2010年销量只有7万多辆,旗下车型除北斗星之外,都无突出表现。在长安眼里合并两个“铃木”不单是腾出一个合资企业资质更是在拯救昌河铃木。
但昌河方面却不这么认为。2011年,昌河实现扭亏为盈,并制定了2012年销售20万辆的目标。不仅如此,昌河在去年年底推出了全新的“昌”字标志,自主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
1月16日,长安汽车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长安集团高层是今天到达景德镇的,下午两点长安高层、昌河汽车高层以及当地政府三方开始磋商,下午4点49分昌河汽车高层领导离开主会场,结果不明。”
当天下午两点,昌河铃木公共关系处处长王树红在网上发了条微博:“据景德镇在线报道:江西省发改委主任许爱民和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等专程赴京呈送《江西省政府关于要求将昌河铃木企业生产资质保留在江西的函》。国家发改委明确答复,长安集团提出的撤销昌铃公司及变更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意见,未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协商,未经企业职代会讨论通过,国家发改委不予发文。”
同一日,根据媒体报道,江西省和景德镇的领导与工人进行了沟通,并且明确表示,“昌河汽车和昌河铃木的品牌会一直存在”。
铃木默认?
1月17日,一位长期关注铃木整合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长安暗自申请转移昌河铃木生产资质这件事,昌河方面不知道,但不可能不和铃木通气,这表明,铃木很可能已经和长安在昌河铃木资质变更上谈妥了条件”。
2010年,长安提出要讨论整合事宜时,铃木汽车曾针锋相对地表示,如果两个铃木变成一家,就要在中国再寻找一个新的合资伙伴。为了稳住铃木,长安暂时搁置了整合计划。不少观察家认为,长安和铃木的此番对峙影响了长安铃木以及昌河铃木的正常生产,两年时间内,铃木在华两个合资企业均未推出全新车型。
2011年8月,徐留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暗示,铃木想要在中国寻找第二合作伙伴没有可能,还是一心一意与长安合作好,希望铃木慎重考虑。这无疑是一种强硬的表态。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安权衡利弊后,逐渐发现用放慢整合速度的方法来牵制铃木并不是长久之策。而铃木方面也明白,与长安合作多年,各方面运作包括经销网络都已成熟,想“另寻新欢”并不容易。
“两个铃木并存时代的经验已经证明,铃木汽车的资源无力供养两个合资企业,”前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这一点铃木应该有自知之明,所以铃木放弃一个生产资质并安心和长安合作是务实的选择。在这个三角关系中,长安最为主动,昌河铃木从合并之日起再奢谈什么自立已经没有依据。”
昌河何去何从
尽管如此,昌河汽车及昌河铃木并非完全孤立无援。在此次冲突的调停中,江西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结果自然是有利于昌河的。
根据媒体报道,昌河汽车创造的价值占到当地政府GDP的30%以上,自成立以来累计为当地缴税30亿元以上。景德镇市政府及江西省政府自然不愿坐视其汽车资产的流失。
1月17日,几方谈判的最终结果出炉,长安汽车联合景德镇政府发表通告表示,“一切维持昌河汽车公司目前格局和发展现状不变,包括昌河汽车作为独立法人地位不变,昌河汽车公司与日本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三个生产基地不变,品牌不变,目录不变,承诺的所有发展规划、发展项目、新车型不变。”
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还作出了“更换现有来自长安集团的管理层人员”的承诺,新的昌河汽车总经理“将来自昌河汽车内部”。
1月17日早9时,王树红在微博上留言称,“昌河汽车各项工作已恢复正常”。当天下午,他的微博上出现了昌河汽车生产线的照片,一切又恢复到以前忙碌的样子。
“尽管有江西省领导明确表态,也有景德镇政府和长安汽车的通告存在,但昌河毕竟已经是长安汽车的一部分,它的未来走向还是要看长安的选择。”一位前昌河铃木员工在网上留言道。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