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昌河事件”没有赢家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1月19日 07:13   京华时报  杨开然 字号:

  杨开然

  树欲静而风不止。两天来,“昌河罢工事件”在微博上持续发酵,打人事件,三方谈判及僵持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本报1月17日B44版报道),昌河的东家长安被推至风口浪尖、舆论焦点。 

  昌河群情激愤,当地政府推波助澜,长安避之唯恐不及。事件甚至惊动国资委、发改委……各方角力,动用无数资源。“昌河事件”伤害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涉及面、打击面之大,好像当事各方都始料未及。 

  周二时,微博上称当地政府称昌河职工胜利,食堂恢复生气,一派欣欣向荣迎接新年的景象。可以看出,在“群体性罢工”的威吓下,各级政府维稳为主,将长安强行压下,生产资质被昌河留下,长安无奈暂时息事宁人。 

  从目前结果看来,“昌河事件”对志在与一汽、上汽并驾齐驱的长安伤害颇大。收编中航汽车后,长安以高姿态、强手段整合哈飞昌河,将军工系汽车资产大一统,气势逼人,徐留平风头一时无二。在承诺保留哈飞品牌和昌河品牌后,长安曾收获普遍赞誉,哈飞和昌河也安下心来,接受长安安排和调配。但如今,昌河事件将长安酝酿的意图公之于众,长安收编中航汽车时积累的声誉受损,整合中的能力不足也暴露无遗。今后,整合大潮再次推动时,长安或许将不再受到青睐,主管部门也会信心不足。 

  整合与被整合从来都是相伴而生,高压和反弹也从不会停止,但是作为一家有大追求、大责任的企业,应当合理调配资源,注意方式方法,以理服人,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再次出现没有赢家的事件。

(编辑:李欢)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