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奥迪将宝马奔驰甩远还是被追近?
提要:一汽大众奥迪发出的信息明确而又霸气:高档车市场地位无法撼动,绝对领先的王者。但中国高档车市场消费更加多元,更加理性成熟,包容兼蓄,是不争的事实,一两个品牌独大的时代将会是过去时,奥迪恐怕很难再度大幅甩开对手,市场集中度下降,更多品牌蚕食,不再遥遥领先,与宝马或是贴近的、胶着的你追我赶的态势。
新浪汽车 裴达军(北京报道)
“如勒芒赛场进入维修区的赛车,稍事修整,出来后又是一路加速,凭综合优势将对手甩身后……”在一汽-大众奥迪年度业绩沟通会上,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再次引用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2011年曾数次讲给媒体的话,形容去年中旬一次因停产35天产能调整给对手接近的机会。
当时,业界普遍觉得,宝马真是要赶上来了,但是显然走出“维修区”的奥迪后程发力,又一次甩开了对手,在中国高档车市延续着当仁不让的霸气。
奥迪成色不变,霸气依旧,经历了中国市场23年的洗礼,面对竞争对手全方面的进攻,难道至今毫无惧色?
奥迪笑傲依旧但压力不小
业绩说明了,即使2011年这个特殊的汽车市场年份,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火热,让奥迪宝马奔驰仍旧笑傲群雄,而奥迪仍稳坐头把交椅。
2011年,奥迪在中国市场销量达到309888辆,同比增长37.4%;而最大的竞争对手宝马和奔驰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宝马去年在中国大陆销量为232586辆,增幅达到37.6%;而奔驰的销量和增速分别为19.3万辆、30.6%。相比之前,奔驰逊色于前二者。
也难怪,奥迪中外高层非常自信未来奥迪的地位无法撼动。无论是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还是张晓军,都是那么地直截了当:“绝对王者”,“地位无法撼动”,“巩固领先地位”……虽然口头上没有宝马、奔驰,而代之以“我们的对手”,但现场的媒体都感受到了来自高档车竞争的浓烈硝烟。
中国高档车市场全年突破30万辆,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张晓军认为,按照奥迪未来3年100万辆的目标,只要一汽-大众奥迪的增速在8%左右,就毫无悬念。
很有意思的是,2011年,奥迪在全球超过奔驰紧逼宝马,而在中国市场恰恰相反,是宝马直逼奥迪。那么,2012年宝马和奔驰有没有追上奥迪的机会?或者说多久才能够追上?
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尽管奥迪仍然遥遥领先,但是市场份额却在下滑。按照薄石的分析,2011年中国高档车市场规模为95万辆,奥迪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滑落到30%强点,而宝马、奔驰的增速不比奥迪差,在一些月份,宝马增速超过奥迪,从眼下看,未来若干年,对奥迪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奔驰,而是宝马。
相对于进口产品,奥迪、宝马目前都有较窄的国产产品线,但是针对未来国产产品、进口市场的部署,其实二者早就针尖对麦芒了。宝马和奔驰都在酝酿引入庞大的产品线,奥迪也毫不示弱,Q3、A3将先进口后国产,随着佛山工厂去年12月份挂牌2013年投产奥迪A3,奥迪将彻底解决产能问题,因为到2015年奥迪的产能就将达到70万辆。
其实,强势高档车品牌的竞争力,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就像奥迪,在全球一直落后宝马、奔驰,而在2011年下半年,奥迪加速反超奔驰直至宝马,同样在中国市场,很难说今后谁将胜出。
一汽-大众奥迪散发出的信息是明确而又霸气的:高档车市场地位无法撼动,绝对领先的王者。但中国高档车市场消费更加多元,更加理性成熟,包容兼蓄,是不争的事实,一两个品牌独大的时代将会是过去时,奥迪恐怕很难再度大幅甩开对手,市场集中度下降,更多的品牌蚕食,不再遥遥领先,奥迪与宝马或将是贴近的、胶着的你追我赶的态势。
品牌软实力的较量
薄石为一汽-大众奥迪2012年制定了继续深化全价值链本土化基础上巩固领先优势的“4大支柱”战略,抛开其他众多影响竞争的因素,通过“4大支柱”战略,我们或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一是提升现有业务。庞大的基数使得奥迪增长一点,就会让对手增长很高才能保持而不至掉下很多。问题是奥迪2011年全年增速微低于宝马。有人预测,奥迪在中国领先仍会保持3年之久,此后就很难说。笔者非常赞同,正是因为具有庞大市场基数和客户群、口碑传递,奥迪仍会在未来几年保持领先。
二是强大的产品组合。2012年全新铝车身A6L将会上市,奥迪在中国开疆破土长久保持优势的代表之作换代,对一汽-大众奥迪来说,这款车既要将市场优势延续,还要面对更多越来越强的对手。
2012年,奥迪将引进包括进口Q3、全新A6L在内的7款全新车型,其中包括奥迪Q5 hybrid quattro和奥迪S/RS系列车型。而随着Q3、A3在一两年内国产,奥迪国产和进口比数将更加平衡。2011年一汽-大众奥迪国产产品共销售252,000辆,同比增长达29.3%,总体上超过其他所有竞争对手国产车的销量总和。这或将是奥迪能继续领先的最大原因。
三是持续关注用户满意度。奥迪先发优势其中最大受益之处,就是其倡导的“全价值链本土化”,A6开中国市场加长之先河,跟进者如云,奥迪“最懂中国市场”不仅仅因为来得早,还因为在销售、服务环节,品牌形象、风格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认知度,经销商价格体系一直非常稳定,销售满意度和用户满意度经常蝉联高档车品牌第一,2011年同样如此。
上述3点可谓一汽-大众奥迪保持优势的立命之本,而薄石提到的第四点颇有意思: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品牌建设。
一位和我一样有疑问的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薄石,他的回答笼统简短。笔者认为,这个软性的品牌建设,却是奥迪未来最大的挑战之一。
在全球,过去奥迪品牌力落后奔驰、宝马,在中国市场,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看法。在薄石展示的数据图表与宝马奔驰品牌形象方面的对比中,奥迪2011年给消费者的整体印象有反超宝马、奔驰的迹象,但是在“尊贵”、“高品质设计风格”方面,奥迪还落后于对手,好在这两方面,奥迪是大幅上升的曲线,而奔驰、宝马则相对稳定。
这说明了,在品牌认知和方面,尽管奥迪提升较快,但并不稳定。高档车品牌力的角逐,是涉及产品设计、品牌气质和形象全方位的软实力较量,奥迪2011年全球市场超过奔驰,能否意味着其品牌软实力也超过奔驰?
在中国市场也是,抛开强大的经销商网络、服务和杰出的产品设计,奥迪想长久保持领先,品牌的理性和感性建设非常重要。一汽-大众奥迪和薄石意料到了这一点,接下来,就看品牌软实力建设的较量了。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