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王传福(3)
实际上,化石能源再延长30年40年,没什么意义,因为人类要延续几万年,对于几万年来说,你只依赖化石能源还是没用,总有一天会用光,人类有一天必须要发现新能源,彻底改变现在的局面,这样的话呢,一旦这次革命完了以后,第五次第六次工业革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有些汽车公司现在宣布不久的将来要推氢燃料电池汽车,你怎么看待?
首先氢燃料电流很小,不能形成那个脉冲,锂电池那个脉冲可以一下子很大,特别适合于汽车,因为你一脚油门下去车需要很多能量,这个燃料电池做不到,它目前只能和锂电池配合,像燃料电池的车必须要装一个锂电池,必须把电放出来给锂电池,锂电池做为缓冲,氢燃料电池的功率有限,它只能连续小功率,还得放一块锂电池,这是他的第一个缺点,不能独立使用,
第二个是成本问题,现在氢燃料电池用的这种离子膜,里面要一些镀铂、铑,这些东西贵,资源也有限,只能说做实验可以,大规模使用的话,哪有那么多铂啊?这个现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有一些报道说用一些复合的材料替代,但是替代又有很多效率问题,这也是个难点。
第三个,它还受温度影响,燃料电池的反应物一个是氧气,一个是氢气,氧气是靠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温度、湿度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它的稳定性,而且是很大的影响。
那你的理解氢燃料这块不是方向?
我认为不是方向,因为它比较遥远,看不透的东西。而且,首先你说氢怎么取得吧?现在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的方式,用电的方式你不是绕一个圈子,本来充电就行了嘛,如果不是用电的方式就是用造化肥的方式。
现在好像什么人都在做电动大巴,然后政府买单,最终车不行了,但是做车的赚钱了。
现在大巴都靠拼装的,好多个企业,政府项目有钱,就向这个买电池,那个买电机,就像100年前造车一样,没有这个产业链,都没有标准,电池什么标准,电机什么标准,都没有,就为了活动要嘛,把车给攒出来,结果是好多问题。奥运会的大巴也躺在那,只有深圳的真正在跑,原来200台我们卖的纯电动大巴,天天跑,一台都没少。
在一种新革命之前,早期的产业必须垂直整合,跟以前奔驰做车一样。这个标准没法给,你就没法签合同,很多技术都不确定,因为新思路嘛,而自己干没有纠纷,你和别人干,都是纠纷一大堆,一开始是好的,用着、用着标准变了,最后就是一堆扯皮,像北京奥运会的车放在那,所有零部件都没人管啦,说这是电池问题,说这是电机问题,说是接头问题,最后谁都不负责任。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把产品做好,做好之后再专业分工。比如现在做燃油大巴就专业化分工,因为这个已经成熟了嘛!成熟就是标准成熟,空调、电机、冰箱都很成熟了,标准很清楚,也不会改来改去,你现在电动车什么都在变,比如说电机我们也在变,EMS电池管理器也在变,电池本身也在变,这样的话呢,你签合同,合同的基础没有,标准定得不科学。
一个新产业,把它做好做成功了,应该是20年后再进行专业化分工,现在不能专业化分工,因为合同的标准你没法定,因为产品的标准没有,什么叫产品?什么叫标准?标准是通过不断的演变、演变、演变来确定的,现在就用那种拼凑方法做肯定是失败的。
你看我们的产品是高度的一体化的,空调、电动转向、电池、电机、电控都是我们做的,这样责任很清晰,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没有人推得掉,这样我们还彻底去改,而且还真是能把原因查到,因为我们每次查问题是为了找原因,不是为了推卸责任,他们好多都是推卸责任的,反正变成不是我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上策。
原因找不到哪有进步啊?实际上你一个新产业出几次事不一定是坏事,但是要把原因找到后下一次不犯这个错误,但他们这种体制做不到。
那你怎么评价日产电动车的研制模式?
它也是高度组合的,电池等于是日产和NEC合资的,电池它占了一半的股份,电机还是比较成熟点的,电机这个行业本身也发展好多年了,主要还是电池这些东西。电池这么多年了,你看最早的铅酸电池到现在还在用呢。电池是个材料的科学,材料科学进步是很慢的,不像是软件进步,它的升级周期很短。
关于电动车的误区
《汽车商业评论》:电动车现在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比如说政府该干些什么?或者有关部门该干些什么?社会该干些什么?企业该干些什么?
王传福:关于这个问题,电动车领域实际上有几个误区,因为电动车它是一个新的产业,用“革命”这个词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它的商业模式、操作方式,和我们传统有一些差异。比如像我们经常谈到换电的模式,依赖于充电站,很多情况下实际上是误区。
我本人一直在电动车这个行业里实践。比如传统汽车依赖加油站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大家也就以为私家电动车依赖充电站,实际上这是错误。传统汽车为什么依赖加油站?你想想,我们家里面有油吗?我们家里没有油。如果说我们家里的自来水放出来是油的话,我们没人到加油站去加油。但是家里不能放油,因为什么?石油不安全。
而电动车就不一样,每个家庭都有电。实际上,我每天都开我的e6,开了两年了,每天都开。实际上私家车对公共充电站依赖很小,完全是心理作用。我开了两年车,我从来没有在外面充过电,因为家里有电,电又便宜,人要睡觉嘛,睡觉的时候7个小时。我现在每天睡觉之前要做两件事,一个是给我手机充电,一个是给e6充电,而且我这个e6是必须充电。
因此,对于私家车来说,公共充电站只是个应急的作用,或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公共充电站对你的私家车来说,就像你车里面的备胎。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用过备胎,如果我把备胎拿下来,不告诉你,你照开不误。但是我如果告诉你,今天我把你备胎拿下来了,你很紧张。因此,公共充电站完全是心理作用,它是应急充电的。
像我们比亚迪E6先行者,它的里程是300公里,在北京开的话,就是三环、四环兜几圈,然后再堵车堵一个小时,空调耗掉几度电,还是够的。你每天都是计划好的。因此,很多人以为公共设施,公共充电站好像是私家车推广的障碍,其实这是错误的,没有障碍。
换电,我们要解决几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换电我们要方便,插进去就不能锁螺丝,因为一般的强电要拧上螺丝,这样可以打紧,这样电流可以很顺畅地通过。但是换电不能锁螺丝,螺丝一锁很不方便,7、8个螺丝一锁,5分钟没了。因此,方便和锁螺丝这是第一个矛盾,怎么解决?
第二个矛盾,我们装空调也好,在房间接个电,接好电,房间是不动的,我们的变电站、变电所是不动的,但是汽车它是动的。每天一刹车,接触键来回地倒腾,刹车这种运动和接触键反复来回的撞击,这也是一种矛盾,就是怎么保证在运动过程中的可靠性?这是第二个必须要解决的矛盾。
第三个矛盾,就是我们说的换电一定要方便,但是换电要无尘的,和我们手机换电是不同的概念。那车开进去的话,就谈不上无尘。马路边上的清洁度不能保证,头发丝、灰尘就会落上去。这是清洁度和无尘的矛盾。
就是这三个矛盾,人类怎么克服它?从技术的角度,应该说现在还是很困难的。
再说标准,你看手机发展了这么多年,手机这么个小东西到现在都做不到统一标准。诺基亚的电池能不能用在苹果上,摩托罗拉的电池能不能用在爱立信上?还没有,还很难形成标准。那汽车要换电的话,这么多的厂家,这么大的电池,等等一系列的这些问题,这都是电动车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所以,我们有一些专家就是听不到正确的信息,因为一个决策是取决于输入正确的信息,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决定。在电动车的实践过程中,因为我是100%的亲自实践者,如果这三类矛盾解决不好,还有电池标准不解决好,换电会带来安全的风险。
电动车目前从政治层面,从国家层面来说,肯定是公交要先行,因为1.7%的车干掉25%的油,干掉城市30%的排放,而且公交是政府有话语权,政府说了算。公交车固定路线,速度也不快,晚上又不用,晚上充电对电网也好,然后对重量也不太敏感,对体积也不太敏感,对价格也不是太敏感,特别适合于电动车的发展。
现在电动车遇到的问题,从使用环境来讲,比如说对私家车来说,没有什么大的障碍,因为公共充电站只是应急用一下,只是一个心理作用,通过媒体广泛的宣传能解决。你要是实践一下以后,你会发现买电动车就像买空调一样。我给你安装好,用电没有关系,只要你计算好以后,基本上没有任何障碍。当然一辈子可能会碰到一次,那普通燃油车也可能会碰到没有油。但是不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当然,我们也碰到很多困难,因为我们是整个产业链都要做,产能也有一个问题,我们原来产能也不够。比如我们电池产能不够,我们电池挪给大巴用了,这样的话我们停了两个月。e6刚刚上市,现在也是订单很多,我们现在也在做。
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说,现在政策层面我觉得没有什么障碍。国家最近政策都还是很给力。如果说有一些要求的话,购置税真觉得不合理,购置税应该把它取消掉。像2009年购置税减一半的时候,1.6升排量以下的车可以减一半,电动车还不能减。我说我们电动车比1.6升排量的车更节能,但是1.6升
排量的车购置税可以减一半。
现在,我觉得应该是企业家作为的时候,要拿出好的产品,拿出真正敢卖的产品,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