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人心所向--为汽车赤子李书福喝彩(11)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2月24日 16:28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全球市场上奇货可居的XC60,源自2008 年的设计。外观、动力、配置,早已换下了以往中规中矩的传统面孔,迅速以现代、时尚、智能的崭新形象领跑世界高端市场。全球首创的城市安全碰撞警示系统,能实现在所有车速情况下的自动刹车

  2010 年上市的全新S60轿车,更安全的设计、更先进的技术、更炫的外形设计,让市场大吃一惊。

  一位试驾过的朋友形容,柔化的线条、跳动的轮廓,把年轻、激情的风貌深深的留在了人们心中,看它第一眼的感觉就像是“一瞥惊鸿”。

  显而易见,沃尔沃区别于其他豪华品牌的最大差异化,始终以人为本把安全作为第一设计理念。毫不夸张的说,越是市场竞争激烈,沃尔沃越具备后发优势。目前的关键,为了促进新形势下沃尔沃的进一步“转变”,如何正确传递市场信息,如何正确传播沃尔沃企业信息,如何让市场充分体会到沃尔沃原本的诺贝尔精神,这是沃尔沃管理层要做的一件大事。

  虽然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汽车第一大生产和消费国,但中国的汽车市场仍然很不成熟,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国成为沃尔沃第二本土市场后,因为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人们短期内还无法正确地认识它。

  有人说,沃尔沃如果研发小排量车,将会损失它的豪华汽车品牌价值。

  市场需求是生产的指南。难道,即使是豪华品牌,不同级别的市场就不能分享不同档次的“蛋糕”吗?那轿车分级为A、B、C、E、S,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此,奔驰汽车已经给豪华品牌做出了榜样。他们的B200不是深受低端市场消费者欢迎吗?尽管这款车的排量较小、售价较低、配置简化,但它还是奔驰的品质、还是奔驰的风格。奔驰并没有因为放下身段而降低了品牌价值。 

  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开始“去豪华化”,即便在公关话语中,这三大品牌也只是强调自己是“高档品牌”。当售价降到20多万元后,这些高档品牌的入门级产品已经把消费目标放在了中产阶层身上。

  什么是品牌?简而言之,品牌就是品质的保证。所以,即使沃尔沃的产品战略依市场需求上伸下延,丝毫也不会损失品牌价值。

  因此,即便抛开吉利与沃尔沃的关系,沃尔沃都应该在中国回归本源,把斯堪的納维亚的设计风格、安全环保、低调内敛的特色进一步突出,促进消费不是诱导浪费,绝不能与其他豪华品牌比拼同质化。

  其实,沃尔沃进入中国市场后,最大的困惑是消费者十分地张扬,贪大、求新、图奢华。这与沃尔沃设计理念的低调内敛、瑞典人平和淡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豪华近乎奢侈的同义词。有史以来,人类追求奢侈品的热情从来没有消退,在追求和创造基本生存条件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奢侈的欲望——人性造就了奢侈品,人类存在着追求奢侈品的内在动机。

  中华民族正在崛起,崛起的另一面是自豪孕育了膨胀,炫耀催生了张扬,铸成了目前的消费文化。虽然低俗,但有其历史必然性,存在就是合理。

  观念与现实的激烈冲突,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上爆发出来。李书福与沃尔沃高管面对的难题和讨论的焦点是,从实践上说,要不要以市场导向;从理论上看,趋同还是存异。

  老子负阴而抱阳的思想精髓给了大家有益的启发:消费文化从非理性走向理性,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高品位人群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一夜之间可以成就一个富翁,但一夜之间不可能造就一个贵族。

  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边迎合边引导,在迎合中引导,在引导中回归,沃尔沃将与忠诚的精英拥趸一道,带动中国的消费者回归理性的消费文化。

  沃尔沃同样面临战略转型

  一个重振虎威的沃尔沃在中国第二本土市场上开始起步,人们翘首以待,等待一款款属于中国的“沃尔沃”在全世界闪亮登场。

  拥有中国的沃尔沃以后,打开有关网页,大量网民的跟帖和议论热切希望,要开发出一款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同时又能传承沃尔沃豪华品牌DNA的旗舰产品,首先在中国市场上,挑战其他外国豪华品牌的强势地位。这不啻是沃尔沃面临的一大挑战。

  豪车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沃尔沃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一位有识之士认为,作为曾经最辉煌的豪车品牌,应该直接切入目前的豪车市场,与其他豪华品牌进行正面较量。

  入门级豪车一直深受国内市场追捧,对沃尔沃来说,迅速推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入门豪华车型,当前首要任务是迅速实现本土化量产;其次,在高端车型上,沃尔沃应以差异化、个性化为切入点,包装独特的卖点,完全可以有效狙击竞争对手。

  有更多的媒体评论,现在最迫切的、是沃尔沃中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沃尔沃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提升上,应该扮演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并购成功交割之后,吉利控股集团确定的战略发展原则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并且进一步明确,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之间的关系。

  一些专家的意见诙谐而又尖锐。他们说,李书福的这个观点很开明,也很正确。一个豪车品牌要想再度辉煌,出嫁的“嫁妆”其实对它来讲并不重要,而培养的投入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踌躇满志的李书福需要再努一把力,必须要继续在全球调动资源,迅速实现沃尔沃放虎归山。

  也正因此,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并不能解读成为一次收购,而是应该看成沃尔沃再度复兴的宣言,看成是借此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光荣登攀,如果一切以这个高度来衡量和看待,沃尔沃的战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收购的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审视历史上的收购案例,收购成功与经营成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尤其是如果想要做到经营成功,这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更需要销量、利润、业绩来证明。

  尽管豪华车销量在国内的增速要大大高于车市的平均增速,但这部分高端消费人群是更加挑剔的,沃尔沃需要认真研究他们的口味和价值取向。

  虽然沃尔沃开始成为中国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谈到对沃尔沃的认识,因为市场占有率太小,人们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从严格意义上讲,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今天为止,沃尔沃的市场还是在欧美,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国市场。

  欧美消费者对沃尔沃很熟悉,但中国消费者只有一小部分极高素养的人群了解沃尔沃,而大部分人不了解沃尔沃的品牌内涵。全球汽车用户调查统计显示,沃尔沃车主总体素养是最高的,大都是银行家、艺术家、律师、会计师、工程师和医生。

  因此,沃尔沃品牌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中国消费者对其有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让中国消费者认识到,沃尔沃汽车不只是世界上最安全,它的环保、品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高贵、务实的良好形象;更要让中国消费者了解沃尔沃对未来的承诺——“双零双强”计划,即在2020年前,沃尔沃汽车要实现零伤亡,零污染。

  这就是沃尔沃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和强劲的企业生命力。这一点,目前全球汽车业还没有人提出过。而且,沃尔沃目前已经实现自动刹车与自动方向纠偏的功能,为“双零”计划的实施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迄今为止,这也是全球唯一的技术。

  的确,沃尔沃的研发理念和制造水平举世闻名,但是,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善于营销的企业,起初是因为卖方市场;后来,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所有权的的原因,他们一直也没有机会独立营销实践,更没有尝到市场压力和动力的酸甜苦辣。

  善于营销,在一个豪车品牌的打造过程中至关重要。其实花钱仅仅是表面,它在背后反映的,却是打造豪华品牌的创新理念和运作水平,这必须下足够的功夫。如同“大家闺秀”, 即使是培养得很优秀,但选择时机适当表现也很重要。消费者对一个豪车品牌的认识和认知,从认同到认购,全都由此而来。仅有卓越的技术、优秀的品质还是不够的,与用户的沟通、正确的公关宣传都很重要。沃尔沃必须学会这些,必须要认识到公关和广告的重要性。

  所以,要实现李书福 “放虎归山” 的理想, 沃尔沃同样面临着战略转型。沃尔沃的产品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一定不能偏离市场半步,必须要重新梳理、扎实推进。

  好在,李书福的新长征已经稳稳地迈出了第一步。最近瑞典传来好消息,据沃尔沃最新调查显示:沃尔沃全球员工满意度达到84%,这是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满意度指数。

  这个令人兴奋的满意度指数,充分体现了沃尔沃员工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个令人兴奋的满意度指数,也告慰了那些一直以来担心、忧心、关心沃尔沃汽车的朋友们。

  沃尔沃中国如能首战告捷,相信沃尔沃员工的满意度指数一定会直线上升!

  结 语

  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以后,李书福的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媒体和公众眼中,一个甩掉“汽车疯子”帽子的民营企业家,戴上了“民族英雄”和“世界商业领袖”桂冠,甚至外国媒体“封”他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吉利是个民营企业,必然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吉利的每一点进步,都与“李书福”这个名字息息相关。如同柳传志、张瑞敏一样,李书福是吉利发展的“魂”,所以,他更像一个精神领袖。

  他有大志向,人生信念铸成的历史使命,激励他循序渐进、不畏艰难地顽强拼搏,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

  他有大视野,所以才能提前八年预判世界经济的变局。联想到不久前南勇等足坛败类的锒铛入狱,就不得不佩服李书福多年前与“黑哨”分道扬镳的远见卓识;

  他有大胸怀,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使众多国内外精英聚集拢来,靠团队的合作使“力量在风中回荡”,支撑和成就了吉利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他有大智慧,谈判时面对沃尔沃工会千头万绪的怀疑、困惑和担心,只用一句“我爱你”,一下子抚平了瑞典人心中的皱褶。爱是什么?爱是倾心,爱是呵护,爱是无私奉献,一个“爱”字,比千言万语都管用。所以,“智慧开道,真情护航”, 就是他事业发展的座右铭。

  吉利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怀疑和嘲笑。人在逆境中喜欢自嘲。李书福有时“自诩农民”,媒体信以为真,给他打上了至今不能磨灭的印记。其实,他哪里当过农民,虽然他生在农村却并不喜欢干农活,从小就寻觅、实验着自己喜欢的商业机会。他兴趣广泛,喜欢诗歌,热爱音乐,早年荣获了浙江省十大青少年英才大奖。

  吉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舆论说李书福反而越来越低调。李书福当初喜欢“耸人听闻”地说话,现在,透彻和严密逻辑成了他的常态表达。与其说这是他更加成熟的表现,不如说以前的率性和张扬,是为了追求真理、实现心中理想的无奈之举。不同的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姿态,其实都是为了他心目中的吉利大业。

  李书福为什么独具慧眼,为什么能够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我发现,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地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是他不同凡响的独门功夫。

  他十分注意对改革开放“源头”理论的学习,认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研究中国总设计师的思想。他说,只有把总设计师的思想研究明白了,才能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有预见性,我们的工作才能有主动性。

  他创业以来的造诣、操守和成就,其实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学习,形成于他的渐修顿悟。让人羡慕之至的,是他极高的悟性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在他的办公室书橱一角,曾看到一张保存得很好有点泛黄的荣誉证书,就是那张浙江省十大青少年英才奖状。

  不过,李书福绝对是一个“兴风作浪”的人。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评价说,“十年前,尽管大家都看好轿车制造的发展前景,但高投资、高技术、高门槛所带来的风险是实实在在的,行业内是合资企业的一统天下,自主品牌,民营企业要想干轿车,难度堪比登天,但李书福却表现出了义无反顾的坚定。”

  苗圩说,“回想起来,当他说‘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时,实际上已经对自己的汽车人生抱有了成功的信念。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李书福总是另辟蹊径,总有惊人之举,而且屡屡成功。也正是因为水池中有了一条“鲶鱼”,才搅得一池清水,风生水起。”

  英国《金融时报》称赞李书福敢想敢做,性格友好、亲切、感性,是中国特色汽车制造新时代的合适代表人物。该报援引克莱斯勒前中国区总裁比尔·鲁索的话评论李书福:“当世界其它地方在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却说‘为什么不’。”鲁索还将李书福与卡内基和洛克菲勒相比:“他就是西方一百年前的故事在当今中国的翻版。”

  李书福不是神仙,而现在媒体舆论却把他神化了;李书福不是天才,业内已经把他誉为天才。鲁迅先生说过,“即使是天才,他生下来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为李书福喝彩,为李书福祝福,大家希望看到他再次创造奇迹续写神话般的故事,但绝不愿意看到他自己变成了“天才” 或者“神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米贝)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