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汽车流通政策制约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1日 10:33   央视《新闻1+1》 字号:

  (播放短片)

  解说:

  作为自主品牌的典型代表吉利,虽然缺席了北京的自主汽车展,但它却没有放过在长春国际车展上展示自己的机会。

  杨学良(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关总监):

  我们这次是有史以来参加长春车展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台面积一共有1800平米,展车一共有24辆,一共分为三个子品牌区,帝豪、全球鹰、英伦。今年下半年要上市的五款新车,我们都拿到了现场。

  解说:

  先学描红,再学造句,然后写短文,最后写长篇论文,这是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描述吉利汽车发展目标和规律时所做的形象比喻。如今,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吉利不仅购买了沃尔沃轿车公司,还买下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厂商,澳大利亚DSI公司,这家公司为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品牌提供变速箱。

  杨学良:

  只有当中国有了自己的全球范围内知名的汽车品牌,只有当我们掌握了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同时让我们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也达到国际水准,以及跟汽车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其它相关行业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汽车的强国,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地实现做大做强。

  解说:

  缺席北京自主汽车展的除开民营企业吉利之外,还有“中国汽车工业摇篮之称”的长春一汽。一汽在首届自主品牌车展的缺席,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的尴尬。虽然都在强调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但吉利和一汽的待遇却不可同日而语。

  杨学良:

  第一个,我们需要一个平等的、公平的一个产业和政策环境,就是说无论是合资的,还是自主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应该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第二个,我觉得应该是有充分的市场化的竞争,不需要在一些领域给这些企业设定壁垒。

  解说:

  除开国企和民企,在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上面临不同的待遇之外,国外品牌汽车对我国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冲击和影响也非常巨大。

  2005年4月1号起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就一直受到各方的争议。

  苏晖(北京汽车市场分析师):

  还没出台就争议,出了台就更大争议。到现在目前进行了修改,修改了三年还没有出台,你想这个办法能用吗?

  记者:

  这个争议集中在哪些方面?

  苏晖:

  集中在制造商和经销商的话语权没有调整,咱们国家最值钱是两个,一个就是国家的销售潜力特别大,人特别多,要不然外商为什么纷纷进入中国搞制造商?

  第二,是因为中国的销售网络非常发达,咱们所谓的大城市、小城市、中城市,销售网经销商布置得非常发达。这些已经完全被外商无偿利用了。

  解说:

  2009年5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编写的,中国汽车流通政策对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中就明确指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造成国外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垄断,进一步强化了外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绝对强势地位,制约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

  苏晖:

  比如说进口车全部进口权、定价权、销售权全掌握在外商手里边,中国的代理商已经不是代理制了,完全是雇佣制了,我雇你,你给我卖。所有价格问题,分配问题全部由外商说了算。

  解说:

  2007年国内500家汽车经销商曾联名上书,要求对办法中过分偏袒厂家利益的内容进行修订。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为修订办法而展开的行业内部意见征集,至少已经超过了四轮,几乎每隔半年就会传出新办法即将出台的消息,但新办法总是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被搁置。

  主持人:

  会长,刚才我们说到要调整我们自己的这种汽车产业政策,刚才短片里面提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叫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它的存在对于汽车厂商当然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秉金:

  刚才短片已经说了它的问题,我觉得品牌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不但是对消费者的利益有影响,而且我认为,对我们整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都有影响。

  主持人:

  您先说对消费者利益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秉金:

  消费者利益,比如说过去我们中国人当外国汽车厂家的总代理的时候,中国经销商假如从奔驰拿一辆车的价钱,和我们实施办法以后由他自己当总代理拿的价钱不一样。我举个例子,这是海关统计的,是香港汽车协会海关统计的数字。就以奔驰为例,奔驰S500,当时厂家给经销商的报价是142万,这是品牌管理办法出来以前的报价,出来以后,厂家给我们自己的报价就变成了162万。

  主持人:

  多了20万。

  徐秉金:

  对,增长了12%。

  主持人:

  像这样的一个办法出台之后,实际上对消费者,我们买国外进口的汽车变贵了,因为这个定价权是掌握在外国汽车厂商手里了。

  徐秉金:

  对。它是渠道、货源都掌握在手里,也就是说把我们整个市场掌握在它手里。

  主持人:

  所以必须得改这个。

  徐秉金:

  必须得改,因为这个办法的核心是授权问题,授权同时把这个权授给了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总经销商,而且它都是形成了关连交易。比如宝马在中国设立了总经销商宝马中国。这个宝马中国实际是卖宝马车,本身它就形成了一种垄断。

  主持人:

  这是一个办法,我们未来要更改。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刚才我们看到的自主汽车产品和技术的展览会,我们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搞自主研发的往往是一些民企,而国企在里面似乎要么是非常少,要么就是缺位,这是为什么?

  徐秉金:

  我觉得我们大型国有企业,比如过去我们国家确定的所谓“三大”,就是一汽、二汽和上汽,在一开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国产化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都走了合资的道路,一合资以后,我认为虽然股份是50%对50%,但是核心技术是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的经销权、营销权外国人有一半说了算,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在营销管理的权利,所以整体的没有核心技术你就没有话语权。

  主持人:

  您看作为一个汽车的国企来说,要资金有资金,要政策有政策,为什么没有在自主品牌的研发上有更多的建树?

  徐秉金:

  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国有企业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过程当中,如何能通过引进和消化,把它所学的这种嫁接到我们自己的产品上来,这是一个企业经营者的理念问题。另外,它的思想上是盲目地追求市场的最大利益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路宁宁)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