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为进节能车目录 自主品牌突击增重降风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 11:58   中国经营报 字号:

  “时间太紧了,相关资料根本来不及备足,也只能错过第一批了。”日前,比亚迪有关人士对其F3没有进入首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以下简称《节能车目录》)感到遗憾。

  其实,与比亚迪有类似遭遇的自主品牌企业大有人在,长城、奇瑞等企业的很多车型也没能入围首批《节能车目录》。相关数据显示,在首批《节能车目录》里的71款车型中,合资品牌车型数量占有64%的份额,近两倍于自主品牌,这对一向将1.6升及以下乘用车作为市场重点的自主品牌而言,无疑颇为尴尬。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对此表示,时间紧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合资品牌也面临同样问题,“技术储备的差距才是自主跑输合资的真正原因”。

  自主失语

  “从得知可以报送车型的时间起,到报送截至时间,总共不到两个星期,但我们要跑市、省、中央等有关主管部门,资料准备难免有疏漏。”对于只有一款F0车型入围了首批《节能车目录》,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一再将原因归咎为时间紧。

  据了解,入围《节能车目录》的车型要满足1.6升及以下排量、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低20%左右的标准,入围后将获得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而车型的海选范围是工信部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公告》),并且通过了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获得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证书的车型。

  发改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相关部门一开始从《公告》中共选取了120个车型,但由于其中将近50款车型因企业提交的背景资料、证书等不合格,而被工信部专家组排除在外。

  在长城、奇瑞以及吉利等企业看来,他们面临着跟比亚迪同样的处境。长城有关负责人就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得知可报送节能车型后,长城开始积极申报,但以炫丽(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手动挡车型为例,由于该车型还在申报登上《公告》的过程中,因此入围首批《节能车目录》的时间只能被迫向后推延。据了解,长城只有两款车入围,而奇瑞、吉利等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的生产大户(各自有十几款相关车型),也分别只有两款和一款车型入围。

  “各企业首批报送的车型比较乱,部分车型并不是严格按照相关节能标准报送的,这可能与企业第一次报送节能车型缺乏经验有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位内部人士在《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似乎在刻意为这些自主品牌“开脱”。

  技术鸿沟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如果说自主品牌车型入围少的原因在于时间紧和缺乏报送经验的话,那么合资品牌车型应该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关键问题还在于技术差距,”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一针见血地表示,“合资车型在传统节油技术的水平和储备上,明显高于自主品牌。”

  但自主品牌们却并不愿轻易承认这一点,而其底气则来源于第二批《节能车目录》的入围前景。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表示:“这(首批入围车型少)只是批次问题。在7月下旬公布的第二批次《节能车目录》里,奇瑞将有30多款车型入围。”

  不过,自主品牌车型突然大批量入围背后的方式,却值得探讨。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部分自主品牌企业了解到,为了尽快达到《节能车目录》的油耗要求,自主品牌企业们目前均采取了增重、降低风阻等简单的手段,而非提升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整车匹配集成等核心技术。

  据了解,《节能车目录》采用的油耗标准是基于《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以下简称《第二阶段限值》)制定的,而其判断一辆车是否满足推广标准,主要考察两项关键参数:即整车整备质量(汽车自重)及百公里综合油耗。

  其中,整车整备质量从750 公斤以下到2510公斤以上,共分为16档,每档间隔110公斤到230公斤不等,整车整备质量越高,百公里油耗标准也放得越宽,最高油耗为11.9升,最低为5.2升,每档油耗要求均为《第二阶段限值》的80%。如是一来,用增重来达标成了当下自主品牌企业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缩小相关外围部件或变窄轮胎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减少摩擦进而降低油耗的做法,也被很多自主品牌企业视为上策。“因此,即便第二批甚至第三批《节能车目录》里有大量自主品牌车型入围,也并不值得欣喜。”贾新光说。

  “政策的目的在于提升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的核心技术。而在真正的节能技术方面(如发动机、变速器等),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还很明显。”一位自主品牌的公关负责人坦言。

  宋健也认为,从目录名单中就可以体现外资在传统节油的技术储备和水平上明显高于自主品牌。以上海通用为例,该公司在绿色发动机研发上已投入近11亿美元,陆续推出了包括S-Tec小排量发动机、Ecotec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SIDI智能直喷发动机、S6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以及国产化混合动力等十余款高效节能的动力系统。

  因此,“知耻而后勇”,也许才是当下自主品牌企业们的当务之急。“首批入围车型落后并不可怕,自主品牌对传统节能技术的研发态度才是关键。”宋健说。 作者: 岳伟

(编辑:大象无形)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