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吉利控股:李书福扩张宏图的“造钱机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08:36   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赵奕

  对于浙江吉利汽车集团之控股公司——吉利控股(00175.HK)来说,其是吉利汽车资本运作的主要平台,而从吉利控股的财务报表也能看出,吉利汽车从2004年上市以来发展的轨迹。

  2004年,吉利汽车通过借壳香港上市公司南华信息科技实现了上市计划。从2004年到2009年中期的总资产来看,作为上市公司,吉利控股发生了质的变化。在2004年,吉利控股的总资产仅为7.2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9年中期业绩时,已经上升为136.6亿元。在过去的6年中,吉利控股资产的年膨胀速度为80%。

  这一惊人速度产生的原因有二:吉利汽车正在不断将内地汽车资产打包进入上市公司;不断打包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自我造血,不断通过投资产生收益。

  因此,从吉利控股的增值速度来说,与其说李书福是一名成功的实业家,不如说其是一位成功的资本运作高手。

  李书福向上市公司大幅注入资产始于2006年,即借壳成功两年后。是年,浙江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国邦汽车配件公司被注入了上市公司。

  到了2007年,李书福又将价值16亿港元的资产注入吉利控股,随着这些资产的注入,李书福同时获得了上市公司13亿股的股权,其个人拥有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控股的股权随之增至37.88亿股。

  核心汽车资产的控制权转入吉利控股,吉利汽车在香港资本市场实现整体上市。李书福经过4年的资本运作,从以资产换壳公司股权到控制壳公司,最终掌控了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其间吉利汽车股价也一路走高:从2005年的每股0.3港元升至近1.5港元,翻了五番。

  由于上市公司大幅向李书福购买固定资产,同时,资产造血能力不够,在2006年初期,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达到了历史高点的65.9%,这一负债额度随着核心资产的注入逐渐被降低。

  而另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正在源源不断进入到浙江吉利的口袋中。2006年,吉利将3.3亿美元中首期到账的2.45亿美元用于收购吉利汽车母公司吉利控股的三家工厂,即济南、成都、兰州三个吉利工厂。

  把上市公司融资的钱转嫁给母公司,吉利汽车正在充分利用资本的杠杆为母公司“挣钱”,以此支撑其战略转型发展的后续资金。滚动发展,成为吉利汽车在内地扩张的重要策略。

  即通过将成熟项目放入上市公司,以获得融资,再将投资转回内地进行其他项目的投资。资本市场成为吉利源源不断带来资本的“造钱机器”。

  事实上,在2006年上市公司“最为艰难”的时刻度过后,吉利上述生财之术运行得尤为完美,从上市公司不断增长的非流动性资产就可以看到这种变化,由此不难理解吉利的多基地发展格局。

  作为内地基地最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吉利的每一个新基地、新项目进入上市公司之时,都是一次资产重估和溢价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让吉利其后的发展,获得了宝贵的流动资金,还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加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以2005年、2006年两年为例,吉利控股现金流小于净利润,处于明显的“失血”状态,其投资收益等到2008年的年报中,才逐步体现出来。

  从股价角度来看,虽然吉利汽车不断将资产放入上市公司,同时业绩增长强劲,但是股价在2007年以后一直处在逐步下跌的过程中。这期间,吉利还通过上市公司融资的方式,购买了英国锰铜公司(MBH)。

  在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向《第一财经日报》坦言,其境外融资的13.5亿美元中,有一部分来自香港。事实上,由于吉利控股在香港资本市场起伏6年,并购沃尔沃项目在香港普遍被看好,在宣布收购消息以来,股价从4.12港元冲至4.3港元,而在一年多之前,吉利控股还只是一只“仙股”。

  而对于未来沃尔沃会否放入上市公司中,李书福表示,将视适当时机、适当价格来进行操作。可以想见,当沃尔沃运营进入良性状态后,上市公司收购沃尔沃资产,将让李书福对于沃尔沃的投资得到最大回报。

(编辑:志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