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瑜
丰田汽车连续、大规模的召回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热点话题。丰田倡导的精益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几乎全球媒体开始对此事争相报道。国内媒体对丰田召回事件的报道,也呈一边倒的态势,报道重点全部放在召回规模、那些国产在售丰田车型在召回范围、对丰田精益管理的剖析等方面。
冷静下来思考,中国作为当前规模最大、潜力最大、增幅最大的区域汽车市场,通过此次丰田召回事件,是不是应该看到更多与中国汽车市场关联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近期一位同行发表的评论,其观点就很不错。他在自己的评论中写到:800多万辆丰田车因油门踏板缺陷召回的事件,仅仅是由美国18个投诉案例引发的。如果这18个投诉案例出现在中国,极有可能会石沉大海,18个投诉人会被各种方式"销声匿迹",丰田如此浩大的召回也根本不会发生。而这位同行的观点就是,何时中国才能不再沾美国消费者的光,建立自己健全的汽车召回监管体制,从而让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这位同行的观点只是涉及了目前国内汽车召回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自2004年3月我国正式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召回本身的含义就被汽车制造企业有意扭曲。笔者记得,汽车召回制度实施当年,长安铃木宣布召回15万辆奥拓,免费更换价值2角钱的油管夹。厂家借此机会,将自身的企业责任很好地宣传了一番。曾有媒体为其算了一笔经济账,得出的结论是,这次召回是最廉价、也是最有效果的一次"召回秀"。
此后,汽车召回事件逐渐增多,但所有召回事件均被冠以"主动召回"、"彰显企业责任"之名。每次汽车召回,都像是汽车企业作秀。
当中国消费者正要对汽车企业的"召回秀"逐渐淡漠的时候,丰田来了。而此次有所不同的是,其他汽车企业对此避之唯恐不及,谈之色变。一两家运气不好的企业,赶上与丰田同期召回,则千方百计向媒体解释,"自己是主动召回","之前未发生一例投诉案例",力求与丰田召回摆脱干系。
同样是召回,为何企业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难道是近两年国人对汽车召回的看法变了吗?其实不然。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汽车企业本身就没有摆正对汽车召回的态度,在召回事件上附加了自己太多的意愿,从而歪曲了"汽车召回"本身的含义。我们希望汽车企业能够端正态度,还"汽车召回"本来的面貌,与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完善召回制度,真正地尽到企业的责任,让消费者得到切实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