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的新车买来才一个月,行程才400多公里,便多次出现一个怪毛病——老缺冷却液,每周都要去4S店添加冷却液。而一开始,4S店就未足够重视,并以“新车出厂时冷却液未加满”、“管路空气未排空”等理由搪塞。尽管车主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4S店彻查问题所在,4S店却一直未查出个所以然。最终,冷却液全部渗漏至发动机机舱,导致发动机报废。4S店提出更换发动机,陈先生坚决不同意,求助本报,最终得以换了车。
陈先生自述:
去年11月8日,我终于在位于杭州石祥路的一家4S店提到了自己心仪的爱车——这辆红色的舒适型、浅内饰中级轿车。
然而,提车后过了两天,我打开发动机盖,便发现冷却液液面比前两天要低。不到一星期,液面已低至最低线下。我给4S店打电话,对方说,可能新车出厂时,管路里有空气所致。于是,我开车过去添满了冷却液。以后,我每天观察冷却液,发现液面每天都会下降一截,不到七天,冷却液面再次降至最低线下,买来才两周的新车只得再次回到“娘家”。我要求4S店维修人员进行彻查,但他们仍然以管路里有空气未排完为由拒绝检查,再次给车辆添加了冷却液,敷衍了我几句,就把我打发走了。
第二次添加完冷却液后,行驶不到一周,又是老方一帖——冷却液再次亮起了红灯。我停车时还特意观察地下有无漏出来的液体,没有看到,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了。一个懂车的朋友告诉我,一般新车出厂后,两年内都不需添加冷却液。他让我去4S店彻底检查一下管路,若是管路问题,就能修好;若不是,那就不好说了。于是,提车后的第三个周末,我再次跑到这家4S店,要求他们检查“冷却液缺少”的根本原因,并拿出彻底解决方案。但维修人员花了两个多小时检查管路,居然没有查出任何问题。无奈之下,维修人员最后再次添加了冷却液。
我真希望,事情至此结束,爱车不再出现这个问题。谁知道,过了不到一周,老毛病再次席卷而来。我非常郁闷,这辆车怎么会老缺冷却液呢?这已是第四次了!我给4S店打电话,对方还是叫我把车子开过去检查一下。
提车后至今,共加冷却液四次,车只开了400多公里,平时车也不敢多开,开了也很不放心,已经给我和家人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维权跟踪】
接到陈先生所反映的情况后,本报立即联系了4S店,4S店答应全面检查一下车子,把缺漏冷却液的原因找出来。
去年12月7日,陈先生告知本报汽车维权热线,4S店查出冷却液的壶有裂纹,导致渗漏,现已更换了冷却液壶。同时,陈先生还说,此次4S店的态度较之前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12月8日,陈先生再次打进本报汽车维权热线,焦急地说:“冷却液全部漏进发动机舱了!事情是这样的:今天下班,开车前我特意检查了冷却液,看到壶里还有一半,便开车驶离单位。但开了不到两公里,路人便纷纷大喊:车屁股后面冒出了浓烟!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我赶忙停车,打电话给4S店,他们派员把车拖到4S店,打开引擎盖,发现冷却液已完全漏光!维修人员往冷却液壶里加了三次冷却液,结果冷却液均快速流进管路里,壶里一点未剩。检查管路系统,管路系统没有任何外漏的痕迹。再检查,原来,冷却液渗漏到发动机舱里了,需要更换发动机。我不同意,11月8日提的车,12月8日车子就出现这么严重的故障,4S店说只能更换发动机,于情于理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同意的。车子刚销售就出现这个故障,4S店一直没有解决,直到冷却液都漏进了发动机。很明显,故障是新车从“娘胎”里带来的,是产品质量不合格所致!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的方案,就等于买了一辆经过大修的车!我强烈要求换车。希望杭州日报帮我维权。”
事态严重,本报立即将此事前后详细过程以书面材料发送给该汽车品牌厂家的高层领导,对方答应一定会尽快妥善处理此事,让客户满意。
2009年底,陈先生告诉记者,双方已商谈好换车的各项事宜,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2010年新年伊始,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新车已经拿到了,并再三感谢本报汽车维权热线为此事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