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并购:如何整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0日 07:45  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是中国车企海外并购集中爆发的一年,这些并购中,有一些年内已经尘埃落定:北汽控股收购萨博,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的部分业务,吉利控股(00175.HK)收购澳洲变速器公司DSI。还有一些悬而未决: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上海汽车(600104.SH)收购英国轻型商用车公司LDV。

  然而,无论从并购发生的次数还是总的金额来看,中国企业都让全球汽车产业界为之一震。在金融危机影响还未退去时频繁出手,同时,国内汽车销量达到了136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国。

  上述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看,2009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现代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但直到2009年,无论从产销量、自主品牌的表现,还是国内汽车的技术水平上来看,才跃上了新台阶。

  国内汽车企业的第一次海外并购发生在2002年,当时上海汽车会同美国通用汽车参与到了韩国大宇的重组中,上海汽车收购了大宇10%的股份。1997年,上海通用成立,成为通用在华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时隔5年的合作并购案,不过是“大哥带着小弟玩”的一次尝试。

  不过在随后的多次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遭受了挫折。其中,最突出一例就是上海汽车收购双龙。这起2004年达成的交易,其背后的复杂程度都是上汽估计不到的,特别是韩国工会的作用,一开始就被忽视了。

  双龙被上汽收购以后不断失血,直到金融危机给其最后一击,宣告收购计划的彻底失败。回顾这次收购,教训在于海外并购不能“拉郎配”,当时国内政府一味希望走出去,希望上汽打头阵,而资产是否就是上汽所需要的?买下来后如何整合,如何运营?很多细节问题,在收购中没有考虑。

  在2004年后,上汽与南汽又分别对英国罗孚的资产发起收购,联系到2007年,吉利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可视为中国海外并购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收购多以试水为主。对于未来整合战略并不清晰。并购成为国内企业寻求快速增长的方式,但不是可持续增长。

  2009年,中国车企的海外并购之路走到第二阶段。外部环境上,金融危机让全球汽车产业受困,很多资产价格都跌至历史低点。如吉利收购DSI,就是在其破产清算过程中接盘,只需4500万澳元即可收下全部资产,避免了大量债务;而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部分资产,也是在整个美国零部件业岌岌可危,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一阶段收购海外资产的另一特点是有的放矢,DSI的收购弥补了吉利在大排量自动变速器方面的空白;上汽收购LDV,也将直接帮助其合资伙伴——南汽依维柯,在与福田、江铃福特等对手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北汽收购萨博,更是通过收购几乎一夜间建立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体系。

  不过,上述并购尚存在普遍的疑虑,首先自然是融合的问题,涉及技术、人才、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甚至品牌。

  萨博品牌在通用体系中近20年,出于保留品牌特性的考虑,通用没有将其完全融入体系中来,沃尔沃之于福特也是如此。国内企业未来是因循这样的道路,还是走另外一条道路,这是一个疑问。从已经公布的消息看,沃尔沃将留在瑞典生产,而萨博则可能回到国内。无论去留,对于并购方来说都是考验。

  因此,买下资产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仅是第一步,从上汽历经4年时间,投资数以十亿计在当初罗孚资产上的经历看,海外并购的艰巨性可能是刚刚加入其中的国内同行所估计不足的。

  赵奕

(编辑:hhauto)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