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昌河汽车超越梦想 王者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 07:44  新浪汽车综合

  超越梦想 王者归来

  这里,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生产微型车的企业之一;

  这里,许下了航空人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铮铮誓言;

  这里,曾经写就了一个汽车王者的传奇;

  这里,正在开启一个企业迈向复兴的征程;

  这里,即将迎来一个“王者归来”的新时代……

  11月,当寒冷的北风越过秦岭、越过长江呼啸而来,瓷城刹那间入冬了。但位于新厂东路208号的昌河汽车大楼内,却笼罩着亦如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欢快的浓浓气氛,驱散了南方初冬乍然而至的寒意。当历史走入2009年11月22日这天时,昌河汽车迎来了建业四十周年的喜庆时刻!

  四十年春华秋实,见证了代代昌河汽车人创新拼搏,开拓事业的艰辛!

  四十年花开花落,收藏了多少昌河汽车人创造辉煌,满载荣誉的画面!

  四十年风霜雪雨,磨砺了六千昌河汽车人自强不息,慢进则退的品质!

  四十年岁月荏苒亦峥嵘。

  四十年前的那个冬天,数千名援建人员从北方来到景德镇这片沃土,开始了昌河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由于当时军品任务不足,昌河人将目光投向了正处于开垦时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果敢地走上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发展道路。从大客车、中巴车的研制成功,再到全力发展微型车,昌河实现了扭亏为盈,全面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仅1991-1998年的7年间内,昌河微型车产量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到1998年时,年产量达到了10万辆,7年增长了27倍!六年独占全国微面产销量鳌头,一举统治了36%的市场份额,创造了令众多媒体研究和关注的“昌河之谜”与“昌河现象”。昌河汽车相继荣获了“中国公认名牌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昌河”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高认知率商标”。

  跨越辉煌,迈向新世纪,昌河汽车滑入了一个马鞍形的发展轨道。2004年11月19日,昌河汽车与昌河航空分业经营,成为直接隶属于原中航第二集团公司的正厂级企业。但是,2002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导致昌河汽车裹足不前,产销量连续多年在10万辆左右徘徊,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痛定思痛。面对发展的低谷,独立执业后的昌河汽车领导班子没有气馁;三地6000余名员工没有埋怨。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昌河汽车化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在理性地分析汽车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客观地找出了影响公司发展的诸多难题的解决办法后,昌河汽车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内化管理,外拓市场,狠抓产品研发,发起“三大战役”,吹响了昌河汽车复兴发展的号角!一幅“王者归来”的画卷徐徐展开!

  品牌复兴 展现魅力

  在发展的征途中,昌河汽车坚持双品牌战略,拥有昌河汽车自主品牌和昌河铃木合资品牌两大品牌;涵盖景德镇、九江、合肥三个整车生产基地和一个九江发动机工厂,形成了地跨“两省三市”的生产布局,整车年生产能力30万辆、发动机15万台;拥有六千余名企业员工……

  四十年汽车市场的浴血征战,昌河汽车积累了经验,积攒了实力,积蓄了能力。但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催生的是一个品牌为王的时代,没有一个精准的品牌定位企业将寸步难行。

  在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之后,昌河汽车审时度势,针对汽车市场状况和企业自身特色,以发展的眼光和国际化的视角,提炼出了公司的品牌内涵,并在2008年6月举行的“中国节约型社会与小排量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向社会发布昌河汽车“走节能路、造精品车”的全新品牌宣言!

  宣言表明:未来的昌河汽车将坚持“节能”、“精品”两大核心概念,以“小而精”为发展方向,在省油、环保性能上大胆创新,承担起“让精美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的企业使命。”

  2008年10月,当北京奥运会的热浪还未见退却,昌河汽车又点燃了大家对后奥运会时代的关注。在国家体育总局新闻中心,以小排量搏击大市场的昌河汽车,正式携手以小级别拼杀大赛场的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从此,新的企业核心理念——“精益求精,进取之道”有了一个充满力量而鲜活的载体。此后吴静钰多次以昌河汽车代言人的身份出席各类活动,并向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发出了“节能减排、选购小排量车”的倡议,向消费者诠释了昌河汽车品牌理念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社会责任。

  2009年8月,乘用车市场发展暨中国黄金排量汽车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业界领导和专家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未来国内汽车市场的走势等多方面分析,一致认同昌河汽车首次在业界提出的1.4L黄金排量概念。以1.4L排量产品为主打的昌河汽车,将伴随新黄金排量的界定,在小排量汽车市场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尽展小排量汽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巨大潜力和魅力。

  走出昔日辉煌的昌河汽车,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经历着一次次品牌的锻造和洗礼。日益丰富的品牌内涵,代表着昌河汽车愈加深厚的企业功底,昌河汽车正以一种更加成熟的思维,一种更加长远的眼光,一种更加坚定的信念走向希望,走向未来。

  产品复兴 夯实根基

  当昌河汽车将“走节能路,造精品车”的品牌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中时,小排量汽车市场呈现出了广阔的前景。2008年,能源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小排量汽车,昌河汽车凭借在节油性能上的优良表现,备受市场的关注。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汽车市场,昌河紧盯市场需求,一心一意“专注于小排量汽车”的产品战略,始终坚持安全、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进程。迄今为止,已成功开发了5大平台、8大系列近百种车型。

  昌河北斗星自本世纪初推向市场以来,以其大空间、低油耗的高性价比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畅销不衰。2005年9月,装载了K14B新型发动机的北斗星如虎添翼,在动力性、经济性上全面升级,再次成为市场的新宠。国家发改委油耗公布显示,北斗星系列轿车在0.9L以上所有汽油车中油耗最低,获得2006年度中国汽车网“十佳最省油轿车”第一名,充分验证了“北斗星”的卓越品质。2008年10月底在北京举办的“节油王”挑战赛上,北斗星“节油王”更是创造了百公里3.28L的超低油耗。在昌河铃木举行的“耐用王”大赛中,北斗星创造出了百万公里无大修的骄人记录。2008年3月,昌河铃木北斗星以794分的总成绩,一举夺得“中国微型轿车满意度调查第一名”,并荣登1.4L两厢组性价比排行榜榜首。2009年5月,北斗星手自一体上市,操纵灵活,自由掌控,北斗星的产品链得到有效延伸。

  昌河汽车的战略性车型“利亚纳”,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身,充分展现了“让生活高飞”的人性化内涵、精彩演绎了现代汽车的人文精神。2006年,利亚纳轿车在国际著名专业咨询公司JD Power的美国汽车初期品质调查中,荣获经济型乘用车第一名。在2008年年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定)公布的第四批测试车型的碰撞结果中,利亚纳在所有两厢车型中得分最高,以A类乘用车组中最好成绩喜获四星安全评价级别。

  2006年5月,昌河汽车自主开发的家用多功能经济型轿车——昌河爱迪尔Ⅱ精彩下线。该车在原有爱迪尔轿车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达十几项技术升级和改进,实现了品质控制、造型风格、内部布置和装备多样化的提升,完美诠释了“让精美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的企业使命!昌河爱迪尔在第四届《北京晨报》“我最喜爱的十大家用汽车”评选活动中,被授予“最佳市场表现奖”,并荣获“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奖”。2008年,昌河爱迪尔Ⅱ获得“1.4升排量级别轿车省油冠军”称号。

  与昌河爱迪尔Ⅱ同步上市的“福瑞达”汽车,代表了第四代面包车的时尚升级。作为新一代微型车,昌河福瑞达造型流畅、大气、灵动,无论是空间、外形还是燃油经济性,引领着微型车发展的新潮流,并在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中获得“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微型车”美誉。2009年8月3日,福瑞达平地板成功下线,随即9月份的生产计划提升到6000余量,昭示了福瑞达产品强大的市场后劲。

  定位为多功能小型商务车市场的昌河“浪迪”,个性鲜明、卓尔不群。“浪迪”车采用最新技术,浓缩了“多功能”、“环保、节油、安全”等时尚设计理念,将MPV的大空间、轿车的操控性、越野车的四驱等特点激情整合在“富于存在感的造型”中,是一款具有超前意识的多功能小型商务车。

  2005年9月20日,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小型车用发动机——K14B发动机,在昌河铃木九江工厂成功下线。该产品通过采用低磨擦化、紧凑轻量化最新技术,不但实现了低油耗,还具有大功率、高质量、低排放、耐久、静音等优点,能够满足尾气排放和国内最新油耗法规的强制性要求。2008年11月,K14B发动机荣获博格华纳杯“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

  如今,昌河汽车已经在巩固和发展微型客车的同时,稳步推进经济型轿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高、中、低档位合理,客、货、轿层次分明的产品结构,产品覆盖10万元以下的紧凑型家轿、微轿、微客和微货市场,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丰富。

  在新的品牌战略指引下,昌河汽车正以强大的产品方阵,日趋合理的产品布局,不断巩固自身在小排量汽车市场的优势。事实充分证明,“小排量汽车的发展之路”终将成为昌河汽车迈向复兴的通衢大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大道无形)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昌河汽车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