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士特的“快”字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15: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政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商用车及零部件市场自去年10月以来出现了大幅下滑,直到今年4月,产销量同比才稍有抬头。然而,国内最大的重型车变速器生产企业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却比全行业提前两个月实现了回暖。

  “元月份,我们的主要产品重型车变速器产销仅1万台,不足去年上半年的月均产销量的20%。到2月份便回升到3万台,3月一举突破6万台,创下了历史新高,4月和5月均保持在5万台左右。” 法士特董事长、总经理李大开告诉记者,春节过后,企业生产经营形势逆市逐月回暖,产销保持在高位运行,员工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总体形势正越来越好。

  法士特给人的震撼远不只这些。

  近10年间,公司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由不足1亿元双双增长到60亿元以上,分别增长47倍和49倍;变速器产销量由5000多台增长到45万台以上,增长68倍;出口创汇由200多万美元增长到5000万美元以上,增长近25倍;各项经营指标连续七年名列全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变速器产销量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市场保有量超过150万台以上……

  是什么让法士特在曾经被国外企业垄断的重型车变速器市场实现了快速成长?又是什么让法士特逆市率先回暖?在李大开看来,正如企业的英文名“Fast”所表达的含义那样,法士特的“快”字诀,就是前瞻性地把握市场机会,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

  合资学不到核心技术,只有准确把握本地消费者需求,自主开发出高品质的产品,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两年前,一位国内大型汽车集团的老总曾万分感概地告诉记者,他在市场一线考察时发现,许多消费者买重卡时,都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否装了法士特的变速器。旗下一家商用车销售店的销售人员甚至向他抱怨,如果该品牌重卡能舍弃自己全资子变速器公司的产品,全部换上法士特,店里的月销量能翻一番。

  来自消费者的肯定和追捧,让法士特重型车变速器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过了80%。然而,在10年前,国内重型车变速器市场,还几乎是国外品牌的天下。

  法士特的前身是陕西齿轮总厂,1985年为了给中国重汽集团斯太尔重卡项目配套,陕齿划归重汽管理,随后引进了美国伊顿公司的富勒9挡双中间轴变速器项目,年设计产能8000台,于1995年竣工验收。由于当时国内重型车市场才刚刚起步,唯一的需求方重汽也因陷入巨额亏损被迫重组,到1998年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年产销仅3000多台。

  为了走出困境,陕齿开始与美国伊顿公司商谈合资。李大开清楚地记得,外方提出的要求很苛刻,陕齿3000多名员工中只能留400名。谈判因此破裂。1998年,伊顿转而在上海浦东建立了独资工厂并放话说,他们的产品技术含量高、独资工厂又没有包袱,不出几年肯定挤垮陕齿。

  对外方的挑衅,李大开的回答掷地有声,“确实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陕齿人绝地反击、奋起抗争、加强研发、提升质量,谁把谁挤垮咱走着瞧!”

  陕齿人说到做到。通过消化吸收伊顿的双中间轴变速器技术,他们开发出了7挡变速器,并根据中国道路和货运超载的实际情况,加装了同步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传动效率和适应范围,依靠市场积累的口碑,逐步打开了一汽、东风等大型企业的市场。到2002年,法士特重型车变速器年销售超过了5万台,而伊顿在上海的独资厂年产却只有几百台,并连续五年亏损,不得不主动找到法士特再谈合资。

  李大开告诉外方,合资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关闭独资厂,二是法士特只拿出一部分资产实施局部合资。外方虽然答应了上述条件,但是,在新成立的合资企业里,依然对中方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同时企图控制销售权,希望法士特放弃变速箱研发,变成一个为其供应齿轮零部件的配套厂。

  “拿来一条并不算先进的组装线,就要我们这么大的工厂放弃开发,不干变速器,只干零部件,这绝对不行!”在合资后的几年里,法士特不仅没有停止研发,反而投入巨资加大了研发力度,先后上马了10挡、12挡、16挡变速器项目,并赶上了2006年之后国内重卡市场高速增长的机会,重型变速器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而与伊顿的合资企业,在外方的主导下却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连年亏损,2007年,被法士特用1美元的代价收回。

  “合资换不来核心技术。”李大开感慨地告诉记者,如果合资后中方在自主研发方面有一丝一毫的停顿,就绝对没有法士特今天的辉煌。

  缩短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要在制造技术和研发上舍得投入,构建有竞争力的生产和研发体系,更要把握市场先机

  6月的西安,骄阳似火。然而,在高新区法士特集团公司5.4万平方米的机加工车间里,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丝丝清凉。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刺鼻的烟尘,甚至你都找不到多少工人。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排排封闭运行的自动化流水线,偌大的车间像高科技企业一样一尘不染。

  “我们这里70%的机械制造设备引进于美国、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其中,现代化的热处理设备全球只有四台。”法士特齿轮公司总经理助理靳奖利自豪地告诉记者,全球变速器领军企业伊顿、ZF的总裁来参观后连连感叹,没想到法士特的生产线比他们还要先进。

  在研发出身的李大开看来,要缩短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必须在制造技术和研发上舍得投入。1998年,在陕齿生产经营最困难、职工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时候,李大开却硬是从牙缝里挤出资金,推行ISO9001贯标,通过苦练内功,构建了过硬的质量体系,为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2001年,陕齿总厂以其全部经营性资产合资组建了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并吸引了湘火炬1.31亿元投资。李大开没有拿这笔资金作为职工身份转换的补偿,而是说服大家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中。

  近年来,法士特已先后投入技改研发资金20多亿元。如今,法士特整个生产制造流程均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设计,拥有国际先进的制造和高精度计量、检测设备,齿轮研究所、工艺研究所等技术研发部门的设计分析软件和实验设备,也堪称世界一流。

  除了舍得硬件投入,李大开还特别注重通过企业机制创新和文化建设,调动研发和生产人员的积极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别的困难企业技术人员大批流失的时候,李大开却想方设法盖起了两栋宿舍楼,不仅改善了技术人员的居住条件,也留住了他们的心。近年来,结合企业改制,法士特逐步构建了有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并形成了一支拼劲十足的研发队伍。目前,公司拥有400多名研发人员,其中硕士以上超过80人,先后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变速器产品20多个系列数百个品种,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拥有专利20余项。

  “自主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李大开深有感触地说,法士特近年来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迅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关键还在于通过对市场未来走势的精确把握,主动适应市场、引导市场。

  2005年,国内汽车市场一度陷入低潮。李大开敏锐地抓住了几年后商用车国Ⅱ排放标准向国Ⅲ切换的机遇,逆市大规模投入,不仅启动了新厂建设,还在国内同行中第一个着手研发更适合国Ⅲ标准的12挡、16挡变速器。2007年,李大开又瞄准了国家节能环保、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要求,针对大客车、工程车、低速货车开发了小8挡、小小8挡等新型变速器。今年,上述产品投放市场后,月产销很快超过了1万台,成为企业逆市而上的新增长点。

  如今,在法士特西安高新厂区,投入6亿元的3.3万平方米机加工中心、1.9万平方米研发中心、拥有40多个先进试验台架的测试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李大开正在为下一轮市场腾飞积蓄力量。

(编辑:二马)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王政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