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汽丰田高层集体变动 精益理念面临本土化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 07:15  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21日,为了挽回今年前四个月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颓势,一汽丰田拿出了实质性动作,卡罗拉全系车型降价7000元,并将2009年全年的销售目标从38万提高到40万。“这次的价格调整,是我们到现在为止一个幅度比较大的降价活动。”21日,一汽丰田总经理毛利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伴随着价格的调整,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也将迎来其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事调整。在一汽丰田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调回一汽总部担任一汽轿车任副总之后,总经理毛利悟也将在6月底回到日本总部,但继续分管中国业务。

  精益化遭遇本土化

  来自一汽丰田经销商的消息显示,从5月初开始,丰田就已经调整了卡罗拉的厂家指导价格,经销商降价之后,目前的月销量同比增长了20%。

  “目前每个月能够销售40-50台,但是距离我们的期望值还比较远,同档次的这个级别的车型,别的厂家动辄每个月卖掉100台以上。”北京一位一汽丰田经销商25日告诉记者。

  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崛起,关键因素在于丰田精益思想的提出与实践。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以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为首的丰田领导层开始探索推行一种对顾客需求具有更高响应效率的生产方式——丰田精益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战略,成就了丰田乃至日本汽车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强势地位。

  根据顾客的需求,最有效率地创造产品的顾客价值,这便是精益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同时强调对成本的控制,对效率和利润的追求。

  然而,作为精益模式最突出的产物,零库存和订单化生产已经在中国遭遇了挑战。用经销商的话说,“在市场低迷和价格竞争异常激烈的中低端市场中,很多消费者不会花一周到两周的时间等一辆价格比较高的卡罗拉。”

  业内人士认为,丰田精益管理模式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而与大众的模块化生产方式相比,生产效率并无突出优势。而且,中国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在市场低迷或者竞争非常激烈的状态下,在中低端级别市场里,价格还是消费者购车的首选因素。

  丰田在美国市场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低价位、高品质的小型车策略。如今,这一策略正在发生改变。由于过去强调实现年经营利润2万亿日元的目标,丰田管理层设想美国消费者会愿意为丰田车付出高价,两年前,丰田开始在美国提高一系列车型的售价,当中包括最为畅销的的车型——2008年初面市的新版卡罗拉,这标志着丰田汽车长期以来奉行的按质定价战略的转变。

  高定价策略导致了丰田与美国经销商发生分歧,丰田的美国销售部门将卡罗拉的价格定在比其美国经销商认为人们能够接受的基本家庭用车价格高出约1000至1500美元的水平,由此带来的销售疲软也就不足为奇。

  如今,随着销量的不振,同样的问题在中国市场也逐渐突出。丰田汽车眼下的目标是创造合理利润。“降价的力度还是不够,即使与同级别的日系车相比,卡罗拉的价格还高出1万左右。”在厂家指导价格下调7000元之后,一汽丰田北京经销商告诉记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精益管理模式下,合理的定价策略对于丰田在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创业时代结束?

  5月21日,一汽丰田总经理毛利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将在6月底回到日本总部,继续分管中国业务,在王法长明确调回一汽总部之后,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将迎来其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事调整。

  有人说,随着毛利悟与王法长的离开,一汽丰田的创业时代结束,实际上更多的挑战还在等待丰田。今年前4个月,一汽丰田在中国市场整体上涨情况,销量不升反降,总经理毛利悟将原因归结为“库存调整”,并拿出了去年11月底7万台和目前库存数量2.8万台作为论据,但他同时也承认,保守的市场策略让丰田错过了增长的机会。

  客观地说,没有抓住中国汽车市场向小型车发展的趋势,是丰田在中国销售业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按照毛利悟的说法,一汽丰田将2009年原来的38万台年度销售目标提高到了40万台,其中1.6升小排量车型的贡献度将在40%。

  以丰田的主力车型为例,从去年的销售情况来看,1.8升的销售比例为70%,1.6升是30%,而今年4月市场的订单情况却是一半对一半。目前丰田已经调整了卡罗拉车型的生产,增加1.6车型的产量。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丰田喜一郎已经为丰田汽车确定了两大核心战略:坚持精益生产、坚持生产和销售高品位的小型轿车。全球范围来看,针对今年第一季度,丰田汽车比通用汽车更为严重的、77亿美元的亏损,丰田汽车正在制定生产可盈利的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战略。

  在中国市场上,除了刚刚引入RAV4之外,一汽丰田的车型普遍开始进入生命末期,下一步的产品导入策略至关重要。即将卸任的毛利悟回到日本总部之后,将出任分管中国业务的常务董事,主要负责中国市场产品导入的工作。

  “我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当中,所以我认为将来导入SUV、两厢车以及微型车这些车型都是很好的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何芳 北京报道

(编辑:YiYi)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