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随乾坤转,神往世纪风。”获悉东风风神即将发布,原东风文学丛刊《风神》杂志副主编杨育基发出如此感悟。
作为献身东风事业41年、曾担任原《汽车城》杂志副主编的杨育基,不仅亲历了《汽车城》杂志全面改版为《风神》杂志的全过程,同时还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着“风神”的每一个故事片断。“风神”,这个东风人心中的图腾,已经融入了杨育基的文学世界里。
与血肉同脉,与情思共神
“风神”起源,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东风就有了‘风神’的别名。”杨育基向记者介绍,在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二汽生产的产品品牌被命名为“东风”。1978年,东风车开始出口,需要为产品取一个英文名字。
“不巧的是,‘东风’在我们国家是春风、暖风的意思;在欧洲地区则恰恰相反,东风则是冷风、寒风。因此在欧洲市场,‘东风’这个名称,在用户的文化心理上显然是难以被接受的。于是,由当时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孟少农首倡,我们的出口产品决定使用欧洲广为传颂的‘AEOLUS(风神)’来翻译。” 杨育基回忆。
AEOLUS(伊尔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专门掌管风的神,他受宙斯之命和人间之望掌控四方诸风。传说AEOLUS手执神奇的风袋,按照天上与人间的需求,当天地间需要风时就从口袋中放出,不需要时就收紧口袋,大小由之,严谨而又慷慨。
可见,AEOLUS(风神)在欧洲是一位受尊敬的神。“源于东风的风神,一个‘神’字,赋予了汽车更多的内涵,汽车已经不仅是机械的组合,它越到现代越被赋予了人文色彩和人性关怀,‘风神’象征着‘东风汽车’已经与血肉之躯同脉,与人的情思共神。”杨育基对“风神”内涵如此描述。
风神俊爽,传扬天下
“风神”不仅是“东风”的别名,她还成为了一个富有魅力的文化符号。俊爽之风神,美名扬天下。
据杨育基回忆,“风神”的内涵进一步延伸拓展,首先释放到了文艺界。当年,二汽厂以及湖北省内外的文艺家礼赞二汽(东风),大多使用“风神”。湖北省原作协主席骆文赞美二汽及东风车道:“风神,是和暖的风神,顺风之神,居于高丘主宰气流的大神。”湖北省原文联主席周韶华同样为东风公司挥毫泼墨:“和世界之风,扬时代之神。”
对“风神”的赞美汇聚成了《风神之歌》。《风神之歌》或诗、或文、或歌、或舞,异彩纷呈,步步提升。直至1989年,一台歌舞剧《风神之歌》在中南海小礼堂演出,备受中央领导的称赞。
“1988年时,二汽文学丛刊《汽车城》更名为《风神》,同时获得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批准,在全国公开发行。”杨育基侃侃而谈,“中华原本是风之神的故乡之一。在我国古老的传说中,有为太阳御车之神羲和,有月神嫦娥,有河神冯夷,也有风神飞廉。飞而廉之,令人思悟。”
“我们悠久的文学艺术更是离不开‘风神’二字。从《诗经》的‘风雅颂’开始,历经汉乐府唐诗宋词五四新文学乃至当代,文学艺术无不追求风采和神韵。”
“评价人物也往往以‘风神’作衡量,有的被誉为‘风神高迈,容仪俊爽’,有的被谢赠‘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毛泽东更是纵观概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进而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
“作为历时41年的老二汽(东风)人,我总感觉东风车最好,一是情性,二是理性。”每当说起东风汽车,尽管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制造,杨育基总备感自豪。“二汽当年的‘功臣车’不是自封的,而是战场上军人们的赞誉,是经受过战火硝烟中的有路无路环境考验的。今天的东风风神轿车,蓄势发力,车流 涌动,良可引借为‘数风流车系,还看风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