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三大转型求生存 力推新能源 裁减冗余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1日 07:53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唐 华

  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原本受美国人偏爱的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逐步丧失其竞争力,背后的原因往往不是美国人不喜欢它们,而是暂时用不起。一贯大大咧咧的美国人在经济衰退的打压下一改往日的喜好,转而选择那些10年前不屑一顾的日韩品牌。在经济萧条和油价高涨的压力下,三大车企正在考虑如何度过眼下的难关:与工会讨价还价以改变优厚的福利和退休、降低成本;仓促推出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以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缩减开发成本,降低生产计划,出售部门和冗余品牌。考虑到美国三大对于其实体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加上政府投入250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和其他的扶持计划,预期他们依然会渡过这个至今为止最困难的关口,尽管可能会掉下几块“肉”(诸如土星、萨博、悍马、Jeep、道奇卡车等)。

  “大象”的转身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每个品牌旗下都有几个或十几个庞杂的子品牌系列,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美国车谱系。通用在丰田的进逼之下,已经失去了老大的位置,接下来,通用们都要面临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转型之战。

  2008年,通用汽车公司全年销量总计840 万辆,下降了11%。丰田的当年销量为897 万辆,同比下滑4%。丰田由此取代通用成为世界头号汽车制造商。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美国三大同时开始其产品布局的转型,纷纷押宝混合动力和电动车。

  北美车展上,通用推出凯迪拉克Converj电动概念车,另外还宣布通用汽车将在美国本土为雪佛兰Volt(参数配置 图库)增程型电动车生产专用电池堆,LG化学公司将成为雪佛兰Volt增程型电动车专用锂离子电池的全球供应商。现雪佛兰Volt增程型电动车可以在零油耗、零排放的情况下依靠车载电池堆的电能行驶64公里,并拥有数百公里的续驶里程能力。

  在未来4年间,福特将推出4款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汽车。福特汽车公司全球传播经理许国祯介绍说,到2013年,这些车型将在美国全面普及。“动力增强50%,油耗减少20%。”克莱斯勒也下了气力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克莱斯勒200C的电动版吸引了相当人的目光,外观也很不错。此外,克莱斯勒也展出了一些小型的插电式EV。

  客观上,新能源汽车还是日本车的天下,美国车要赶上没有5-10年估计没戏。丰田的新款第三代PRIUS,每加仑已经可以跑50英里,综合油耗仅为4.7L。2009年,PRIUS的销售目标为18万辆,2010年更是达到40万辆。能够和PRIUS抗衡的,只有本田的INSIGHT,其百公里综合油耗为4.5L,加上价格更加低廉,估计和PRIUS有得一拼。

  通用收缩品牌阵线

  规模效应、个性风格、本地的消费情结,是三大的优势;价格、节油性能、过多的冗余资产和历史包袱,是三大的劣势。说到底,美国三大的核心问题是负担太重,产品不适应经济紧缩时期的要求。前者需要和工会扯皮,福利和退休工资的负担非短期所能解决,但是砍掉一些品牌却是他们可以做到的。

  对于品牌过于庞杂的问题,通用CEO瓦格纳表示:“目前我正在对公司旗下的三个品牌进行战略性评估,将公司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四个核心品牌上,即雪佛兰、别克、卡车品牌GMC以及凯迪拉克。之前我们宣布将对悍马品牌进行评估,目前我们也正在对萨博品牌和土星品牌进行类似的评估。此外,我们也宣布将削减庞蒂亚克的品牌规模。”由此看出,在特殊时期,对于影响其利润的品牌,通用将会压缩其规模甚至忍痛割让。壮士断腕,虽然痛惜,毕竟赢得了生存的更大几率。通用的决定将是明智的。此前,美国的业界人士也分析说,如果克莱斯勒遇到现金危机,将不得不出售旗下的资产,包括美国的分销系统、Jeep品牌、道奇卡车及MPV业务。

  面对日系和德系的步步进逼,通用汽车已经开始在筹谋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弥补短板。瓦格纳认为,在产品和技术方面,通用仍然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其在在全球的业务布局也具有领先优势。“过去的十年间,我们都在尽量解决长期以来的高成本问题。公司2007年签署的劳资合同,将解决工资标准的竞争力问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还要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压缩员工养老金、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成本,从而最终解决所谓的遗留成本问题。”瓦格纳坦承。

(编辑:桑之未)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