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而且是异常寒冷的严冬,采访过程中,笔者深感于此。一位汽车企业的老总告诉笔者,“这是10年来企业最困难的时期”。
在这场寒冬中,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处境尤其艰难。先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变化,让自主品牌汽车的利润几乎消失殆尽;后来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又让自主品牌汽车不知销往何处;连续两年小排量汽车市场的低迷,更让以小排量为主打产品的自主品牌车企阵脚不稳;合资车企产品线下延,对自主品牌所处的经济型轿车领域造成巨大冲击。内忧外患,上压下打,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日子还怎么过?于是,有汽车评论人大胆预测,“金融危机下最有可能先死的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没有一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甘心被冻死,于是纷纷寻找过冬之策。在各厂家寻找的过冬之策中,被广泛提及的一招是“练内功”。其主要含意是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提升汽车档次。自主品牌企业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备感欣慰。采访过程中,一些企业即使生产线停产了,研发仍在正常进行,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然而,笔者发现,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在练内功的同时,伴随的是汽车售价的大幅提升。这或许值得商榷。
2008年,奇瑞仅推出了一款车,即奇瑞A3,可谓精心打造,也博得竞争对手“A3是一款好车”的评价。但最低8.18万元的售价,业界普遍认为偏高。奇瑞解释为“先保品牌,后求销量”。
类似的另一家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吉利也在实行战略转型,专造高质高价车。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不再造4万元以下的车”。
似乎自主品牌汽车要提升品质,就必须牺牲低价格的优势,只有定个高价才能彰显品牌价值。可是,目前吸引消费者选择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主要因素依然是低价格。奇瑞、吉利放弃自己最大的优势,与合资品牌拼品质,是否打错了算盘?
最近奇瑞A3两厢版上市了,定价为7.48万~9.08万元;同样在最近上市的斯柯达晶锐最低售价为8.19万元。同样花8万元,同样是两厢版的家轿,消费者是选择A3,还是选择晶锐呢?
有分析指出,奇瑞A3定高价,是为了保住高利润,避免某些车型曾经出现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利润保留多少合适?丰田公司一位负责人曾在非正式场合表示,“凯美瑞卖16万元依然有可观的利润”。自主品牌车企是否也有能力追求凯美瑞那样的高利润呢?
笔者认为,在品牌处于弱势、原材料成本可以控制得更低的前提下,自主品牌汽车需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才能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取胜。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自主品牌车企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学习成本控制和压缩利润。
2008年,自主品牌车企中表现最优异的是比亚迪,不仅完成了全年20万辆的销售任务,F3还一举超越桑塔纳、捷达等“常青树”,登上月度单车型销量冠军宝座。比亚迪的多位人员都告诉笔者:“我们目前最大的、最可以利用的优势就是低价。”有消费者直言:“买比亚迪的车就是因为便宜,性价比高”。
我们必须将“低质低价”和“性价比高”区分开,必须在提升品质和保持价格优势之间找到平衡点,而非“二者选其一”。
当合资品牌“老师”纷纷推出低价车型时,身为“学生”的自主品牌却在自顾自地抬高身价,是否走错了路?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自主品牌的低价优势还不能丢。(吕钊凤)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