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南合作一周年:从初始的迷惘中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08:11  解放日报

  上南合作一周年之际,上海、南京等地主流媒体对这一合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纷纷作了报道。新创刊的《车·经济》杂志也刊登《资本魔方的“中国式样本”》一文,从一个崭新视角反映了上南合作一周年成就。本刊特摘登该文的一个片段。

  一年前的12月26日,北京钓鱼台,当胡茂元和王浩良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被业内广泛关注的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合并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但上南合作进行文化整合时,出现了初始的迷惘。在南汽人看来,上汽是地方企业,海派文化,出手大,敢超越,精明扣门。而南汽人的不敢冒险也为上汽所不屑。双方迥异的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碰到一起首先表现为冲突。

  在南汽内部管理上,并没有空降兵!干部来源一向是以自提为主。仅仅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从二汽、一汽来了一群干部。当这批干部退休后,南汽立马恢复封闭的用人制度。偌大的南汽,很少与其他企业进行人才交流,管理层自成体系。

  随着上汽人的到来,南汽原来的高层地位发生了微妙变化。

  “部门的‘一把手’全是上汽的人。”南汽一位中层干部有点抱怨地表示,“估计高层布局好了,就要开始动中层了,也不知道未来我们这个部门是否还存在。”

  一位南汽职工看见记者用相机镜头正对准南汽的大门,突然大声对记者喊道:“别拍了,南汽都已经没有了。”语气中带着怀旧和感伤。

  自此开始,南汽自上而下被一种未知而迷惘的气氛笼罩了。新南汽已划入上海汽车,原属于集团行政的那部分功能已无存在的意义。未来集团的一万五千名员工可能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新南汽的各个企业,另一部分进入东华。虽然上汽已经明确未来将双品牌运作、三个基地共存,但作为三基地之一,名爵的员工难免将自己与其他两个基地仪征和临港相比,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南京也无非只是个生产基地,现有的营销团队何去何从……

  而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南汽人的信心。

  如果重组因为这些困难望而却步,那么世界上永远也诞生不了伟大的企业。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脚步来看,无论通用、福特还是大众,这些庞大的跨国公司都是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合作重组才形成今天的规模。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特征:品牌特性可以保持独立,但企业文化必须统一。

  在说整合南汽企业文化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双龙。双龙曾是上汽最复杂的一块海外业务。在收购之初,也曾遇到双龙工会与部分管理层的质疑。在工人层面,他们曾在工会的组织下举行数次罢工,甚至在韩国工人进行秋斗的时候,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为了处理这一棘手的问题,上汽首先邀请了韩国双龙工会代表到上海参观,增进彼此了解;其次,针对双龙工人最关心的技术转移问题,上汽提出了“协同效应”的概念,上汽其它品牌的车型,也能拿到韩国生产销售,双方完全可以实现“共赢”;再者,上汽集团在韩国继续推行本土化管理,2008年3月,上汽双龙推举韩国人崔馨铎为代理理事社长,任期为3年。

  可见,上汽重视企业文化,不仅看重“合力”,更看重企业基因的改变,强调“合心”、“合神”的力量。

  事实上,积极布局早在正式合并协议之前就已经开始。

  2007年10月25日,上海汽车董事会通过了聘任陈志鑫为上汽执行副总裁的决议。2008年1月2日与陈志鑫共同主持MG名爵会议的是黄可基,黄可基是上海通用东岳总经理,既来自国内最大的乘用车公司,还拥有融合收购资产的经验。之后,陈志鑫作为新南汽的董事长,与黄可基组成“黄金组合”,从中不难看出,名爵在新南汽乃至“大上汽”中的地位。而上汽并未对依维柯派出高管,显示了对依维柯管理团队的信任。

  虽然最开始,是上汽联合工作组的人员进驻南汽,但不久后,南汽也有人到上汽工作。1月初,南汽集团副总经理曹心平已成为进入上汽的首个南汽高层,11月初,南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俞建伟又升任上汽集团副总裁。

  上南合作的文化差异既反映在团队管理中,也反映在质量管理上。不接受质量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是上汽的“三不原则”,而和上汽合并后,“在名爵工厂里面,每个人都在遵守这个‘三不原则’……我们在质量体系上花了大力气,我们把上海通用、上海大众、荣威的质量体系团队带入名爵,和名爵一起做,一起学习” 。陈志鑫说道。

  南汽的文化基因正在突变。与此同时,随着合并之初硬件的工作逐渐完成,南汽员工也正在被安排,分批进入上汽培训。上汽尽遣精英培训,甚至还经常悄悄请来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的高管,利用周末时间参与这种培训项目。

  不管如何,“融为一家”的实验,正“润物细无声”一般地进行着。或许正如陈志鑫所说:“名爵和荣威,原来是相互竞争的,现在变成哥们了,互相学习,互相提升。” (唐 韵)

(编辑:王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