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减免购置税有望复兴救市第一枪将打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 08:01  大河网

  “一份由发改委牵头拟定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将在12月底上报国务院,预计在明年年初得到批复。”12月18日,发改委某官员向记者证实。该规划的前身就是11月20日工信部会议后形成的“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笔者了解到,厂商的代表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经销商的代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称流通协会)已经相继“上书”国家相关部门,力陈降低车辆购置税对救市的巨大作用。由此,调整购置税有望成为扩大汽车内需的首个“救市”政策,车市可能也因此提前回暖。

  购置税方案已上交

  笔者18日从流通协会了解到,该协会已于12月初向商务部办公厅递交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风暴扩大内需拉动汽车消费的有关政策建议》,建议按照排量大小减半征收或免征购置税。此外,乘联会于12月9日也向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等6部委递交了一份名为《对〈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的修改意见——降低购置税率》的汽车业救助建议。该建议也特别提到降低购置税的两种方案:一是按排量分级征收汽车购置税;二是免收小排量乘用车的购置税。其中,方案一的具体内容包括:将排量1升以下乘用车的购置税从目前的10%降至2%;排量1升至1.5升的调至4%;1.5升至2升的调至6%;2升至2.5升的调至7%;2.5升至3升的调至8%;3升至4升的调至9%;4升以上的仍为10%。

  上述方案引起了有关部委的重视。“在目前房价高企、房地产成交低迷的情况下,汽车行业是拉动内需的优选行业。”发改委产业司一位官员说。

  “如购买1.6升排量以下的轿车时,将适当减免一些购置税。”12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也表示,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研究,鼓励低排量车的生产和销售。

  乘联会秘书长饶达告诉笔者,11月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超过10%,22家主流厂家的下滑幅度达到惊人的16%,创下6年以来的车市最大跌幅。

  “减免购置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促进内需,拉动汽车消费。”饶达解释说,购置税是消费者在购车环节直接缴纳的税费,业界极为关注该税是否下调。

  车企应主动调整回应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表示,购置税作为一项基本税费,会侧重对汽车需求的刺激,视国民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可能会维持一年或者两年时间。

  “不要冬眠而要冬泳,只有这样整个汽车企业才会舞动起来。”陈光祖表示,“从采购—生产—销售—服务这一汽车产业链来看,政府可以采取的需求刺激政策集中在销售环节,而购置税是政府可以动用的最有力的需求刺激手段。”陈光祖进一步指出,虽然购置税已有调整的意向,但由于政策还处于调查研究阶段,确定具体怎么调整尚需时日。

  “目前我国有关激励小排量车消费的政策早就讨论过。”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处长李万里的态度颇为谨慎,“目前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相关政策的出台还很难预计时间。”

  “决策层认识到,提振经济不能单纯依靠4万亿刺激计划,要多种手段并举。”陈光祖告诉记者,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产业振兴计划,事关全局,既是扩大内需政策的延续,又是结构调整的关键。“在当前情况下,汽车企业应主动调整结构,解决眼下经营困难。”李万里表示。

  最近几个月,汽车行业在需求低迷的困境中挣扎,汽车需求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

  与之相对照,“过去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支撑和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陈光祖举例说,就汽车产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的比重而言,从1990年的0.65%上升至2007年的1.7%。

  车市逐步回暖

  “从近期温家宝总理考察上汽集团、张德江副总理考察东风汽车集团,可以看出国家对汽车行业的重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告诉记者,“目前汽车行业是拉动内需的优选行业,因为汽车行业每1元的增值可以带动上下游产生2.64元的增值。”

  按照政府对于刺激经济“快、重、准、实”的指导方针,汽车振兴规划的动作也日渐增多。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称:“支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拓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稳步发展与住房、汽车消费等相关的保险。”

  笔者注意到,《汽车行业2009年投资策略》预测,明年二季度末重卡行业需求可能会逐步回暖,而下半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乘用车需求也会出现转暖迹象。

  上述投资策略还认为,汽车振兴规划的推出将促进汽车销量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受益最大的轿车增速有望达到10%。“乘用车行业增长率很有可能从4.5%调高至9.9%。”陈光祖也乐观地说,汽车振兴规划推出后,如果同时降低车辆购置税,有可能使车市的增长率跑赢GDP的增长率,带动相关行业复苏。

(编辑:李芳芳)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