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球汽车格局正在发生裂变,近来全球车市低迷,美欧一些跨国汽车企业也纷纷陷入困境。这是否意味着实力渐强的国内车企应该积极走出去,收购国际品牌,完成跨越式发展。对此,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中日汽车高峰论坛上采访了国内一些主流企业和日本专家。他们认为,国际化经营是中国汽车业的必由之路,中国能否借鉴日本、德国、韩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模式,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 合作与并购 “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已经演化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格局必然发生重大变化。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业务规划部执行总监程惊雷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可以考虑在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下,通过资本重组,兼并吸收国外汽车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和技术,掌握技术、品牌和销售网络等资源,迅速形成研发能力、市场空间和核心人才团队。
“世界汽车巨头如丰田、通用、福特,它们的汽车产品研发也并非自己独家完成,而是利用全球资源,中国汽车企业在向世界级、国际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首先在产品研发上要具有‘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气魄和理念。”程惊雷说。
一些专家和企业认为,全球车市低迷对中国本土汽车业来说也提供了一些机遇。目前,对中国汽车企业而言,一方面是整合全球资源的机会,可以招揽高端汽车人才,寻求与国际一流设计公司、技术设备公司的合作。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为中国物美价廉的汽车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良机。
东风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廖振波表示,随着企业自身实力增强,近一两年内必须要走出去,这是迟早要做的事。
- “抄底”还需提升自身实力
有观点认为,金融风暴使美国汽车“三巨头”有破产的危险,也成为我国汽车企业“抄底”国际汽车巨头的良机。对此,一些企业和专家表示,应先干好自己的事,别忙着并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汽车业与国际汽车巨头在技术研发、品牌运营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还没有那么强的实力。目前汽车的最大市场仍然在国内。
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发动机部总工程师李康博士对记者说,海外收购只能作为企业发展的外延策略,是企业发展的补充。开发项目中,某个关键点可以让国外机构承担,但是企业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应该以我为主。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更应该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抓住国内市场仍保持一定增长的有利机会,练好内功,把自己做大做强,才有与国际汽车巨头竞争的本钱。
日本汽车产业有非常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经验,这种经验正是中国汽车企业缺乏的。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汽车课ITS推进室室长山内辉畅告诉记者,今年6月前,他在美国底特律工作。他认为,美国市场和汽车业究竟怎样发展,目前还不明朗。现在重要的是提升产品品质。“美国人对中国汽车的品质非常关心,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信心。”山内辉畅说。
- 国际化考验企业经营体系和管理能力
中国汽车企业开展海外经营,面临与本土市场不同的环境,必须详细分析目标市场的竞争格局。国际化考验企业经营体系和管理能力。
“真正开展国际化经营,企业经营体系的完整和应变能力是基本保证。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形成差异化模式,否则无法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无法坚持长期海外经营。”程惊雷认为。
廖振波表示,东风不存在资金问题,关键是如何管理,这是核心问题。李康也有同感。他说,购买国外的研发机构后,管理和集成整合是企业的难点。
程惊雷进一步从技术研发角度解释说,国际化经营中,会牵涉到目标市场的需求,要对企业现有产品进行本地化改进。这种改进是全方位的,涉及造型、动力总成、材料工程、驾驶习惯等等。企业需要具备了解不同客户要求的市场团队和研发人员,共同协作,进行本地化改造。
-本报记者 陈建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