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海啸风云变幻下的汽车产业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11:01  新浪汽车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汽车制造业形成了“六大三小”的产业格局,在汽车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跑马圈地,惹起多少艳羡。然而世事难料,不过几年好光景,曾经如鱼得水的汽车巨子们也体会到了过日子的艰难,眼下,汽车巨头的日子确实有些不妙。同样面对危机,日美四大汽车集团的施救举措值得处于经营冬季的中国汽车企业思考。

  汽车巨头面临破产 中国车市难以独善其身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加深、经济衰退临近,美国车市陷入15年来最严重的下滑。今年前三季度,美国新车销量同比下降超过20%。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无一例外陷入低迷不振。由于日前美国国会已经美国参议院还是否决了140亿美元的汽车业救援方案,眼巴巴等着“救命钱”的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向死亡的边缘迈进了一步,也势必使衰退的美国经济面临新的动荡。金融危机下的全球车市低迷不振,对中国车市将带来什么影响,影响又有多大呢?

  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新车市场。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都瞄准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克莱斯勒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和北京吉普合资,生产切诺基吉普车。通用汽车1997年进入中国,与上汽各出资50%组建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福特进入中国商用车领域比较早,进入轿车领域则比较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自三季度以来,中国汽车企业也明显感觉到市场浓浓的寒意。据中国汽车产业咨询网的调查研究,8月份以来,多数整车制造企业销量下滑,库存增加,回款困难,被迫调整了年度销售目标;汽车销售企业普遍感觉需求下降,资金压力攀升,出口数量更是直线下滑;零部件企业受市场萎缩的影响,订单大幅回落,资金周转困难,一些实力弱的零部件企业处于停产倒闭的边缘。我们分析认为,处于产业转型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已经提前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阶段,一批实力不强的经销商和零部件企业将在此次危机中首先被淘汰出局。

  苦练内功、化危为机成为中国车市八字箴言

  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汽车产业更是陷入极大的困境,很多悲观人士开始对中国车市失去信心,甚至有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明年很可能出现负增长。其实中国汽车远没有到达那么糟糕的程度,其中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中国经济基础好。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制造业等方面更是取得长足的进步。就连温总理也表示,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其次是增长趋势没有改变。过去我们常说,国际车市是夕阳行业,中国车市是朝阳行业。因此,中国车市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如此大的冲击,但上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只是增速放慢了,休息了一下而已。再有就是中国车市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大家都知道,我国汽车业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在未来几年,十几年、才会逐步得到释放,未来的中国车市面临着换车高潮和汽车普及高潮两大趋势,中国车市希望无限。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这么大,在整个国际汽车行业眼里,这是一个香饽饽,大家都会来争抢,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后,那些国际汽车业的巨头们的眼珠子势必盯上这个香饽饽,“堤内损失堤外补”,比如说德国的大众汽车就对中国的汽车产业非常看好。大众汽车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面临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但大众汽车将会全力支持在中国业务的发展。中国是大众汽车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在中国他们是盈利的,而且资金充裕。未来他们将和上汽集团携手,保证在中国的发展。

  此前上海大众也发布声明,应对这次危机,总体思路是沉着应对,刺激需求。上海大众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从金融危机开始,就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中国车市注入强心针。从北京车展上全新中级车朗逸的亮相,到朗逸增配车型的推出,再到最近某些车型的降价,上海大众采取积极的促销政策,并与大众金融合作,开展积极的车贷金融政策,刺激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上海大众还会推出更多的政策来刺激车市,其中包括新车型的上市以及积极的车贷政策和促销政策。

  总体来讲,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有希望的汽车市场,今年汽车销售预计仍将达到950-970万辆的规模。同时,在中央4万亿经济提振计划的刺激下,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有望走出低谷。对于在短短10年内伴随着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来讲,如何在政府的支持下化危为机,我们的建议就是:丢掉幻想,苦练内功,尽快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研发能力、产品质量水平和营销管理体系,自己做强才是硬道理!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