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琳
1988年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德国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董事长劳伊特与国务院总理李鹏紧紧握手。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在这里签订了引进奔驰重型卡车技术的合同。
当时,25岁的王世宏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技术论证和谈判准备,是项目组中最年轻的技术人员。一晃过去20年,如今已是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世宏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分。他说,引进奔驰重卡技术是兵器行业当时最大的军转民项目,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际先进重卡技术落户中国传统军工企业,北奔从不懂汽车到懂汽车,从不懂市场到懂市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位于北京的内蒙古一机集团北京重型车辆研发中心大厦
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的军用卡车
高起点引进奔驰技术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为改变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局面,组织考察团到全球几大著名重卡生产企业考察,结论是奔驰重卡技术最好。“要干就干最好的”,依据这个引进原则,政府相关部门决定把奔驰项目放在内蒙古一机集团。
北方奔驰项目全面引进奔驰NG80系列重型车制造技术、工艺装备和技术标准,产品覆盖8~20吨、14种基本车型,合作期为10年,设计产能为6000辆。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公司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总装、艾森曼喷漆、车桥加工、大型驾驶室覆盖件和车架成型冲压等大型生产线,拥有驾驶室、车桥、车架等主要总成制造技术。
在与奔驰公司签订技术许可证合同的同时,中德双方还签订了工程设计合同和技术支援合同。在双方合作期间,移植到中国生产的NG80系列重型卡车与在德国生产的该车型保持技术同步。
据了解,该项目用在车桥和生产线上的投资占总投资的45%,车桥生产线按照当时奔驰最新工艺建设而成。完成本土化后,车桥质量非常高,充分体现了奔驰技术的优势。
6年迈过千辆门槛
当年引进奔驰重卡主要是供军方使用,企业布点也充分考虑了战备需要。这两点决定了北奔重卡诞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命运。
军用就必须“高起点”。奔驰NG80重卡技术成熟,代表当时世界重卡先进水平,年产量达到5万辆以上。引进该系列重卡满足了我国当时军用高端重卡的需求,也满足了我国民用高端市场的需要。据统计,当时北奔高端重卡市场份额超过35%。
“高起点”让北奔尝尽了“高处不胜寒”的滋味。与奔驰公司合作期间,北奔完全保持了奔驰重卡的技术特点和质量标准。1996年北奔正式投产以后,“年产1000辆”喊了6年,2001年的产量也只有806辆。此外,包头人才相对缺乏,零部件配套半径大。把国内最先进的重卡项目布点在包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展的难度。
在王世宏看来,除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当年北方奔驰投产后,预测2000年中国重卡市场需求是2万辆。实际上,2000年我国重卡销量是12万辆。北奔人对市场的认识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这个差距使北奔重卡的生产规模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造市场需要的重卡
2002年,北奔重卡与德国奔驰公司解除合作合同。是继续固守高端市场,保持1000辆左右的年产销量,还是利用技术优势,全面拓展民品市场?北奔选择了后者。北奔首先确立了弱势企业的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战略,拓宽产品线,加强拓展细分市场。在销售方面,他们改变了过去以直销为主的做法,积极建立经销网络和服务网络。
从2002年开始,北奔重卡产销量连续攀升。2004年,北奔月产量达到1000辆,2006年突破万辆大关。今年,北奔重卡销量达到2.5万辆已无悬念,成为我国重卡行业主流企业之一。目前,北奔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研发、生产、质量管理、营销服务体系。通过与重庆铁马重型车公司和铁马变速器公司的战略重组,与蓬莱黄金公司合资组建蓬莱重型车生产基地,整合华北柴油机有限公司以及启动车桥、驾驶室扩能项目,北奔已形成集整车和零部件研制于一体、跨地区经营的商用车集团。
回顾北奔20年的发展历史,王世宏认为,历史不能跨越。北奔经过长达10年的“爬行发展”,完成了“从不懂汽车到懂汽车”的过程。如果没有那个阶段的积累,没有交过学费,就没有北奔的今天。
从2002年至今,北奔在10年积累的基础上,不仅通过技术创新完成了“造中国市场需要的奔驰重卡”的跨越,而且还进行了体制、机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说,北奔的20年,是积累和创新的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