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技部部长万钢:我国新能源汽车机遇难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08:11  中国汽车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作的第一个启动仪式。这是重庆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值得纪念的一个里程碑。

  进入21世纪,全球汽车工业共同面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并实施了支持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规划。

  目前,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其趋势是:第一,多种技术路线并存,节能和替代并重,过渡和转型兼顾。第二,锂离子驱动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进步显著,加快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加大了动力系统电动化的转型预期。第三,政府和企业协同联动,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主要动力。第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先进技术的代表。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国家节能减排部署、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已成为汽车行业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在,我国基本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开发了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小批量整车生产能力。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株洲等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示范应用,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技术、产品和运行经验的保障。

  目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第一,技术路线跨越可能性的预期加大。近10年的攻关大大缩短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二,我国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永磁驱动电机、燃料电池等关键产品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化市场的优势。第三,巨大的市场资源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地方政府主动承担责任,率先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第四,前期小规模示范与国外发展经验也为我国的产业化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五,日趋完善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基础设施,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保障。

  当然,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比如,产业化的规模步伐较慢,传统汽车的关键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的投资力度不足,政府的激励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支持力度,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促进技术持续提高。既要继续开展新兴动力系统、动力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门技术的研究,也要进一步加大汽车电子、高效内燃机、高强度钢板等传统技术的研究;既要研究产品技术,也要研究工程化、产业化技术;既要研究面向近期和中期的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也要研究面向未来的燃料电池战略技术。近期和远期结合,新型和传统并重,产品和工程兼顾。

  第二,组织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由于电动汽车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市场导入期的成本明显高于传统汽车,目前还难以被国内市场接受。根据国际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和我国燃气汽车推广的成功经验,由政府来组织开展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是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为此,科技部联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工作。

  第三,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实施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我们要借鉴美、日和欧洲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好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好的政策工具,加快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同样加大政策协同力度。

  第四,组织建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官产学研用合作。目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市场导入期,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更好更快发展的机制还需要创新。通过建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官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各环节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重点突破关键瓶颈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总体研发体系,更快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与以往不同的做法,是要用需求拉动市场。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该在全球市场上形成强者竞争、强者得胜,胜者通吃的局面,这才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追求先进的一种激励机制。

  庞国霞 整理

(编辑:梁蒙)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