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戏上演--试驾全新凯迪拉克CTS(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18:14  《汽车导报》杂志

  新CTS在外观上继承了发扬了旧CTS的精髓,而在内饰上则将引领未来家族全线车型的设计风格。首先,CTS的内饰设计跟大量运用了凯迪拉克家族特有的V字造型,无论是方向盘、中控台,都有V字的影子。其次是选材,触手可及的西班牙顶级Sapele Pommele实木饰板,深浅双色的真皮覆盖,抛光铝件等,层层叠叠铺陈,与上代一比,直把后者的中控台映衬得如同一个丑陋的柜子。最后是做工,一次成型的中控台各部件接缝严密,真皮采用同级唯一的Cut and Sew专业手工皮革包覆工艺,锃亮的抛光铝件,都显示了新一代凯迪拉克在内饰上的进步。新CTS正是通过上述三项,共通营造凯迪拉克的精致和豪华。

  新CTS里有些配置都是超级别的,尤其是内藏在门壁板内的条状气氛灯,通常只出现在奥迪A8、宝马7系这一级别车当中的。这种越级挑战,在SLS中已经验证成功,所以在下面的操控体验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新CTS的越级策略。总体来说,新CTS的外观的内饰成就,更像是凯迪拉克在充分酝酿和消化钻石切割、雕塑锋面等理念后交出的成熟答卷。

  跑车水准操控

  凯迪拉克研发团队对全新CTS操控性能的每个方面都既定了更高的目标——追求与跑车水准无限接近的操控性,同时达到豪华房车的平稳舒适性标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凯迪拉克分解各项指标来分头突击。在动力方面,新CTS引入全新3.6L SIDI全铝双模直喷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能为新CTS贡献310匹马力,创造0-100km/h加速6.3秒的同级最快记录,同时油耗相比上代3.6L下降3%,也正是因为功绩显赫,该发动机一亮相就被评为“全球十佳发动机”。

  在底盘方面,凯迪拉克给CTS提供三种不同调校的底盘,分别为注重舒适的FE1,注重运动感的FE2,以及侧重高性能表现的FE3(此次试车为FE3底盘,评价也以此为准)。在悬挂上,一些关键部位如控制臂和连杆,都用上了全铝材质,同时优化后的悬挂系统也使整车刚性提升了40%。至于经过上面的几项组合,新的CTS到底达到一个什么样境界呢?凯迪拉克官方的回答是,达到介于宝马3系和5系之间。

  对于一款想在运动性上达到一定高度的车辆来说,以宝马为参照点确实是不错的方法。从级别上来看,新CTS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宝马3系,但从悬挂的滤震效果来看,已经达到了宝马5系的水准。新CTS提供了一流的滤震表现,快速通过颠簸路面,悬挂与车身有着良好的沟通,同时保证了乘坐的舒适性。而且奇怪的是,连避震器阻尼的质感也与宝马十分相似。对于这种斯文的滋扰,你不会抱怨路况有多差,反而会喜欢上这种感受。弯道中的支撑力也足够给人信心。唯一的缺憾可能车身重量的缘故,虽然悬挂都用上了铝制部件,但反应还是有点慢,尤其是减震器频繁压缩和舒展时,略显迟钝。

  驾驶新CTS劈弯是件很过瘾的事情,依托大马力后驱布局,关掉TCS后,你能享受到用油门控制车尾的乐趣。另外由于车身尺寸和车重的原因,相比3系,新CTS没有后者在弯道中的犀利和干脆,更多的是5系的从容和渐进。

  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上,我们发现这台ZF的六前速变速箱并不适合粗暴地驾驶,换挡冲击不小,大脚油门后,变速箱对突施的大扭力也显得受力不够,而且会有找不到合适挡位的感觉。但正常驾驶时,这种现象又完全消失,它能提供足够顺滑和优秀的表现。可能是由于有大马力的发动机做后盾,变速箱程序设置偏向容易升高挡,一定程度上会将发动机的动力感削弱,对于这些,变速箱设置的S挡帮助也不明显。要劲情感受新CTS的动力表现,最好还是用手动模式。保持低的挡位,发动机转速和车辆速度上升极为干脆,同时手动模式只会断油不会自己升挡,再由精准的转向和扎实车架做支撑,你很快能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

  大戏登场

  复兴是近几年一直挂在凯迪拉克口中的词汇,但通过这几年凯迪拉克在中国稳扎稳打的市场表现,在我们看来,至少在中国市场上,凯迪拉克已经“兴”起来了。从上代CTS的初探,到SRX、XLR的充实,再到SLS的大热,直至这代CTS,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凯迪拉克这一路走来的脚印。如今,新CTS正是通用和凯迪拉克中国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新拳头。

  新CTS就象一部美国好莱坞大片,张扬震撼,场面恢弘细节讲究,还处处渗透着美式英雄主义,充满了戏剧化风格。这也许就是凯迪拉克核心关键词“Dramatic”所要表达的东西,而如今,这部大戏要在中国登场了。(撰文:陆文汉)

  导报评价:

  优:优秀的综合素质,形象新锐,内饰进步更大。

  缺:发动机与变速箱的配合一般

  性格分析:张扬个性,身手了得,充满自信

  适合人群:充满表现欲与自我展示的行业精英、潮流新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