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享政府补贴又有专利护航 全承载客车能否走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8:14  中国汽车报

  最近一段时间,全承载客车市场显得格外热闹。在企业层面,安凯客车获得全承载发明专利。在政策层面,浙江省交通厅出台了对全承载客车的支持政策。全承载客车市场的发展再次引起行业关注。

安凯的全承载客车车身焊接现场

  份额虽少影响大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凯斯鲍尔公司在客车设计中尝试采用全封闭的车身结构,用各种矩形管焊接成整体车身骨架,被称为全承载车身。随着我国客车行业的发展,全承载客车逐渐走向市场。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高三级客车必须采用车身承载式结构。安凯、青年、宇通、厦门金龙等客车企业都曾推出采用全承载车身的车型,目前全承载技术已经应用到公路、旅游、公交等三大类客车上。

  目前,我国全承载客车年产销量大约有5000辆,在客车市场所占份额非常小,主要用于高等级长途客运车辆。严格的碰撞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全承载技术的客车在安全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全承载客车采用无底盘结构,在受撞击时把整车受力分解到全车各处,扭曲钢件设施强度是普通汽车的3~6倍,能够在汽车翻滚、相撞时最大限度减小变形,保证乘客安全。由于采用全承载车身的客车行驶更加平稳、舒适、安全,全承载客车成为高端客车的代名词。

  青年客车市场部经理杨志和告诉记者:“以浙江省为例,跨省客运市场比较繁荣,高三级客车大概占10%~20%。”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尽管全承载客车的市场份额很小,但由于全承载技术在高端客车得到广泛应用,其市场影响不容忽视。

  安凯专利不存在技术垄断

  2006年7月3日,安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发明申请专利。经过两年审核和公示,今年7月23日,安凯获得“全承载车身”发明专利认证。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对安凯这一专利的描述是:“本发明专利设计是一种全承载车身。将整车用前围骨架、后围骨架、左侧围骨架、右侧围骨架、顶盖骨架和底架构成一种整体框架式的新型车身结构形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安凯客车获得全承载车身专利授权的仅是一种车型,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存在技术垄断。”

  青年客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安凯申请专利对青年客车全承载客车的生产没有任何影响。”

  厦门金龙企业管理部李鲜辉认为,安凯只针对一种全承载车型申请了专利,并不能说对“全承载”技术申请了专利。

  宇通客车副总工程师吴晓光告诉记者,全承载技术有很多种,宇通客车应用的全承载技术与安凯不同,即使安凯获得专利保护也不会对其他客车企业产生影响。

  是否大力推广仍存争议

  今年9月,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印发了《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六项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方案》中计划:2009年,在新增跨省班线中推广使用全承载车辆;2010、2011、2012年,跨省全承载车辆分别要达到20%、50%、80%,省内危险路段班线分别要达到20%、30%、50%;对更新的跨省、跨市班线车辆或要求改用全承载车辆的,给予每辆车10万元补助。

  针对这一消息,青年客车杨志和认为,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广全承载客车,周期太长,浙江省对客运企业购买全承载客车给予补贴,对推动客车企业发展和提高旅客安全有积极意义。

  对于全承载技术是否值得大力推广,业内人士还存在争议。

  从事公交客车设计工作几十年的李冀荣认为,推广全承载客车势在必行。“我认为,城市客车要大力发展全承载技术。原因有两点:一是满足客车轻量化要求。目前城市客车轻量化水平不高,底盘设计水平低,造成车体笨重,11~12米公共汽车自重普遍超过11吨。由于取消了大梁,全承载车身比同级车身重量更轻,燃油经济性可大幅提升。二是提高安全性的需要。非全承载车身、地板格栅及车架底盘之间的连接单薄,车体受到撞击后容易产生严重变形并伤害乘客,采用全承载车身是提高城市客车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尽管全承载客车在节能、安全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由于全承载技术工艺复杂,工人培训费用昂贵,推广难度较大。某知名客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全承载客车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能突出。但目前,我国很多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即使是全承载客车也不能完全保证乘客安全,没必要广泛应用全承载车身。”

  中国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技术部高级工程师雷洪钧博士认为,推广全承载技术是客车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据他介绍,全承载客车不需要大型冲压设备,可以节约制造费用;全承载技术总成件是车身焊接后安装上的,全部为矩形管材料,规格整齐,车身防腐处理方便。全承载技术达到低地板、轻量化、低排放、环保、乘坐空间大等要求较传统客车容易,发展前景广阔。

  (田立娜)

(编辑:吴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客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