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主持人 许艳清
本期嘉宾: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树华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长城汽车副总经理董 明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低迷直接冲击着世界汽车市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同时宣布减少汽车产量,而以高效、利润高著称的丰田、大众也不得不宣布降低2008年甚至2009年的产销目标。
伴随着全球汽车业的低迷,中国市场在经历了从今年4月以来的连续下降后,虽然在9月份有了一定的反弹,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议的预测,全球信贷危机以及经济低迷将拖慢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脚步,2008年国内车市的增长有可能仅为5%至6%,并且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汽车企业到底是该减产还是继续扩大产能呢?能不能在危机中求得发展呢?
金融危机对中国车企影响有多大?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三位老师来到今天的《会客紫竹院》。我们本期要讨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到底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正将世界汽车行业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波中,全球汽车行业遭遇“减产”寒潮。9月下旬,负责中国事务的丰田常务执行役员牛山雄造告诉媒体,如果中国车市销量持续下滑,丰田将不得不重新调整在华合资工厂的生产节奏。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您是怎么看待丰田在中国的这种考虑呢?
董明:我觉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波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有高峰肯定就会有低谷,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分放大金融波动的影响。当然,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很多行业,包括汽车产业。第一,汽车产业是一个资金链很长的行业,一旦有一个环节的资金出现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生产环节上;第二,此次的金融危机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最大,汽车作为高端消费品的一种,销量当然会受影响,但也不必大惊小怪。
徐长明:减产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只是因为恰逢美国的经金融危机。其实,到现在我们都很难界定“减产”是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外在冲击引起的还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结果,所以不能把减产和金融危机混在一起。
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达6年之久,今年这种超高速增长开始刹车。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低迷,8月份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这也是最近三年多来首次月度销量下降。但我觉得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石油危机带来的,这些因素的作用远远大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以,我说现在还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下降。
胡树华:我觉得这是汽车产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应对措施,是一种策略性的调整,与当前的经济形式相适应。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的回答里面,都提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行业的影响,那此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到底有没有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徐长明:目前,还不好说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具体影响。可能目前对车市的影响比较小,但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在未来肯定有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出口方面。今年大事不断,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低迷,很多车企冀望在出口市场寻求突破,然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受重创,所以行业整体都比较艰难。
董明:徐老师的说法还是比较保守的。我觉得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大的,甚至可以说影响比较全面,包括生产、销售、采购、投资、出口等各个方面。
胡树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信心的下降、信贷紧缩等已经对美欧等汽车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并波及全球的汽车业。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业会带来一定的波动,但不是冲击,总体来讲应该是影响不是很大。
危机或成国内车企发展良机
主持人:与丰田放慢在中国生产速度相反的是,9月19日,投资29亿元的上海汽车临港基地正式落成,三位老师又是如何来看这个问题的?
徐长明:相对于刚才说到的,企业“减产”是一种短期行为,那中国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产能就是一种长期规划。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划,这些规划不会轻易改变。
胡树华:“危机”两字既有危难也意味着机会,虽然中国汽车业会受到负面影响,也意味着有更多机会等待翅膀硬起来的中国汽车厂家,有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具备了很强的实力,有的厂家趁机放手一搏,做大做强也许正是时候。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正好利用这次的机会对产品进行结构性调整、整合,对自主品牌而言,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好时机。所以我们不能光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能不能利用好这次的机会才是关键。
董明:我同意胡老师的观点。据我了解,上海汽车新建的生产基地主要是生产自主品牌汽车。我们都知道,咱们国内的自主品牌起步比较晚,发展不是特别完善,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像上汽,拥有雄厚的资金,有扩张的资本,在这一时机下,如果能迅速地扩张,将缩小与其他跨国企业的差距。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不是盲目地扩张。
主持人:三位老师都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有些人就担心中国的自主品牌会出现产能过剩。有人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800万~900万辆,届时我国汽车的过剩产能将达到600万~700万辆。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是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不知三位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胡树华: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一般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成长期,这和美国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此外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要远远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董明:专业机构分析认为,国内乘用车存在超前消费,市场超高速增时期已结束。加上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无疑给中国汽车行业的消费和投资带来长远影响,使得我国汽车业发展趋缓。这种变化也对各大厂家年初预期和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以前各大品牌制定了很乐观的战略计划,现在战略肯定要调整了,如产销计划下调、新工厂投资建设暂缓、新车型引进慎重、利润期望值降低、未来新能源车型进程加快等,这些战略型规划也会因市场变化而调整。
所以,虽然一直有人在提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其实都是被一些媒体反复鼓吹出来的。每个企业都熟悉自己的内部情况,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再做调整,不会无限制地扩大产能。
徐长明:我觉得董老师说得有道理,这个问题不用我们来讨论,人家企业他们自己最知道自己的情况。产能过不过剩,应该是他们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很关注的问题。当然,这个老话题一再被提及,说明我们要重视产能的布局。
胡树华:从汽车市场的现状反映看,除一些企业用毫无依据的产能目标来博取名头、一些地方用夸张的规划显示政绩的“虚拟产能”外,汽车业目前存在的不是简单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许还有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
车企
理性下调产销目标
主持人:即便如三位老师所说的,现在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产能过剩,但是年初的时候,很多企业都订立较高的生产销售目标,可今年上半年车市销量急剧下滑,这也是大家始料未及的。针对这一情况,车企应该怎样来调整发展规划和生产节奏?
徐长明:你说的没错。在前段时间,我就一直建议很多企业,针对目前的车市,减产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董明:我记得前段时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就说过,根据国际环境判断,明年的国际汽车市场将比今年还差。当然,每个企业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长城根据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情势,及时地做了调整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调整销售目标、生产目标,减少相关投资项目的投放速度等。
胡树华:对,其实我刚才也提到了,但我要强调一点,调整不是没有根据的,要有策略的。目前,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对我国汽车行业带来太大的冲击,但作为汽车行业自身发展来讲还是应该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学到一些东西,进一步思考过去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对策。从宏观方面来讲,应该加大对汽车业的整合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增强行业竞争力;具体到每个企业来讲,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加理智、冷静地制定发展对策,要把握好“度”,量力而行,规避“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细分市场,找出各自的特色。
虽然现在要减产,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还是很看好汽车业未来的发展势头的。我们的千人保有量与国外还存在差距,此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会出现新的购买力,消费群体会不断增长,这对汽车行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