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销售、营销渠道是‘洋拐棍’们的最大盈利点。”阮介绍,海外营销渠道的建立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不仅投入巨大,而且缺乏经验,很多中小型本土企业一般都选择通过一些活跃的出口咨询公司,联系到国外实力不错的总代理商。
由总代理商负责进入欧洲等发达市场的前期工作,甚至有些总代理商愿意自己先出钱,找各种关系帮助中国车企通过欧盟的认证。同时,总代理商还根据欧洲的情况,提出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包括用一些讨巧的技术策略 (比如加装EOBD——用于排放控制的车载诊断系统),让产品能够达到欧4的排放标准等,但前提是中方必须把产品未来的营销权交到总代理商手中。
“‘洋拐棍’们都很现实,总代理商一般要拿到10%以上的销售利润,次级批发商也不少于10%。因此,我们看到中国车在国外售价不低,但企业赚到的钱有限。不过这样的好处是,投入成本低,而且可望在尽短时间里进入海外市场。”
阮早升坦陈:“一步步做下来,‘洋拐棍’们把控着利益链条的几乎每个重要环节。本土企业最终充当的角色就是一个批发商,赚生产制造的钱,剩下的都落到了‘洋拐棍’兜里。”
自主品牌的选择题
“短期内,借助‘洋拐棍’走出国门是个不错的办法,利用当地合作伙伴也可规避一些非关税壁垒。但从企业发展、品牌建设等长远来考虑,企业难以塑造品牌、驾驭市场,未来相当于把握在别人手中,可谓弊大于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警告说,“此前已经有一批中小型本土企业盲目走出国门,或遭遇官司,或遭遇碰撞门,几乎断送了海外前途,甚至给中国制造蒙上阴影。在新一轮的出口高潮中,自主品牌需要谨慎选择。”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的观点与韩镭一样。“对于谋求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来说,作为过渡期,阶段性地利用拐棍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最终甩掉拐棍,而不被拐棍绊倒。”
何国华正在做“要不要仰仗‘洋拐棍’”这道选择题。在9月23日金杯海狮(参数配置 图库)第六代上市暨金杯80万辆下线仪式上,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公开给他下达了今年3万辆、明年5万辆、后年10万辆的出口任务。
此前的出口业务上,华晨与欧洲“洋拐棍”签订了出口15.8万辆到欧洲的合同曾令业内一片惊呼,但即使有了“洋拐棍”,华晨仍遭遇碰撞门影响,进军海外并非一路坦途。何国华在思考,要想在海外提升品牌、扩大销售,华晨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制造商的角色,而是积极稳妥地谋求海外市场。
因此,何国华把这道选择题做成了多选题。“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海外公司,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或者选择当地战略型合作伙伴实施本土化生产,或者借助一些‘洋拐棍’完成认证等环节,自己去大力经营市场,也包括继续采用一些总代理的形式。”
和华晨一样,作为国内最大的整车出口企业,奇瑞(参数配置)汽车也在做着多项选择,并且设定了一道准绳。“无论是建CKD工厂,还是找总代理商,或是派驻自己的营销团队,我们都要牢牢地掌握住海外的营销网络和配套等售后服务体系,这是我们打造国际品牌、健康发展的命脉。”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表示,“选择什么形式出口都无所谓,但关系企业未来的市场主导权不能交到别人的手中。”
不过,钟师对此仍尖锐地指出,虽然现在自主品牌出口海外的形式开始多样化,但离真正独挡一面还差距甚远。目前自主品牌宣布成立的海外销售公司等,其实只是企业的一个部门,鲜有像其他国际大汽车公司那样真正进入并扎根当地,成立具有桥头堡意义的法人公司。
“中国品牌在国外运作,国际化人才也有很大的缺失。以丰田、现代为例,他们在美国市场上的很多高管都是曾经任职福特、通用等大汽车公司的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当地负责人,熟门熟路,灵活管理。而中国企业派驻海外的职员往往都不具备海外经验,在当地多半是两眼一抹黑,其作用仅是摸索市场,而非开拓市场。”钟师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很难吸引到国际人才,这是一个矛盾的循环,也是自主品牌在海外攻略中必须突破和补足的重要功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