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秋凤
“把中国汽车卖到欧美去。”在这个诱人的口号之下,受中国诸多自主品牌海外攻略的力道牵引,数以百计的“国际汽车贸易经理人”和代理公司嗅见商机,拢集而来。
来自美国汽车公司的贝若杰(RogerBerry)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所在公司主要从事的就是协助其他国家的汽车厂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准入和销售,刚刚成功协助奔驰Smart小车迈进美国市场的门槛。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让他看到了更大的机遇。“中国整车企业都想出口,作为有着开拓国际市场专业化服务经验的我们正可以做中国汽车企业的‘拐棍’,帮助他们走向海外。”
而在“帮助”的说法背后,潜藏着一个巨大的出口产业链。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来说,是选择这些贸易公司作为洋“拐棍”,还是自己独立打入国外市场,是一道现实的选择题。
利益链
贝若杰的观点与另外三家德国从事相关出口业务的公司不谋而合。9月18日,贝若杰所在的美国汽车公司与这三家德国公司——上海梅赛德斯奔驰车辆技术有限公司、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伟思富奇环境试验仪器(太仓)有限公司在中国高调签约,达成战略联盟。
莱茵公司是专业从事EMIRK(欧盟认证证书)认证的公司。通常而言,有了EMIRK证书就相当于得到了欧洲多数国家的官方认可。与其联盟的另三家公司在国际上也都是具备较强实力的相关专业公司。
“联盟以后,我们正好可以从车型前期开发、整车认证、测试和颁发证书等重要环节,为中国想出口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本土整车厂提供一揽子专业化服务。”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恺夫向中国自主品牌抛出了诱人的橄榄枝。
目前这个战略联盟正在跟几家中国厂商讨论进入美国市场在内饰方面的要求。在国际上,这四家公司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合作案例,他们的伙伴包括韩国现代、日本丰田等世界级整车企业,主要是把许多国外厂商的车推销到美国以及北美之外其他的成熟市场。
“与其说是提供一揽子专业化服务,倒不如说他们占据了‘一条龙’的价值链,几乎挣了所有自主品牌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可以挣到的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一语道出了“洋拐棍”的生意经。
“车型前期开发、整车认证、测试和颁发证书、海外营销等,是我们每出口一款车型的必走之路。”有着丰富海外经验的华晨汽车副总裁、海外事业负责人何国华的话佐证了贾新光的说法。
“出口必经路上,到处都是利益链。”同样是主管海外业务的阮早升是吉奥汽车的海外事业负责人,吉奥是一家出口导向型企业,他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用来接待那些主动找上门来的“洋拐棍”,或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去主动寻求“洋拐棍”合作。
阮早升介绍,面对并不熟悉的市场和当地苛刻的准入条件,本土企业想自己去完成一系列海外运作困难很大,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正常的出口流程是:自主品牌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寻求不同的合作伙伴,包括车型前期开发、整车认证、测试和颁发证书等,每一步都需要企业大笔的投入,这些费用几乎占到了整车成本的10%以上。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