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陕汽拿下国Ⅲ硬骨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 11:40  汽车商业评论

  陕汽没有任何人敢稍微地喘上一口气,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场关于国Ⅲ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6月19日下午15点40分,刚刚开完国Ⅲ产品用户交流会的李红艳快速地将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收拾停当并迅速扫了一眼时间,20分钟之后,他必须出现在陕汽另一重要会议上。

  李红艳抬起头,窗外陕汽北郊干净敞阔的厂区充盈着他的视野。眼前的一切如同他刚刚开启不久的事业一样,新的、稍显空旷、却有广阔的未来空间,每想到这里,李红艳便感觉精神振奋。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李红艳的职业轨迹,也让一家中国传统重卡生产企业的研究院多了一位留英博士不停穿梭的身影。

  彼时,李红艳已经完成了他在英国女王大学机械与航空专业博士学位的攻读,并在英国顺利找到了工作。一次回国,朋友热心引荐他认识了陕汽的一位高管,高管很快发现这个三十出头、

  略显腼腆小伙子,没有许多“海归”身上的心浮气躁,而在专业知识上却自信且谈吐不凡,快速发展的陕汽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这次见面也给李红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绝大多数试图寻找中国梦的海外学子一样,与留在国外相比,归国效力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更何况,这是一家年增长率曾超过100%、蓬勃发展的企业。很快,陕汽向李红艳发出邀请,而一位与李私交甚好的韩国教授的强烈支持,也坚定了李红艳回国的决心。

  求贤若渴的陕汽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去年8月,31岁的李红艳以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身份加盟陕汽,一个月后,他开始正式参与到陕汽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中来——国Ⅲ项目的开发与完善。

  当时,国家要在2008年全面推行国Ⅲ排放标准已经是板上钉钉,尽管时间尚未最终确定,但所有的重卡企业都在摩拳擦掌,谁能真正走在行业前列,为之做好技术研发、整车匹配、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的准备,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得胜出的机会。

  李红艳加盟陕汽的2007年,陕汽基于电控高压共轨及电控泵喷油嘴技术发动机基础上的国Ⅲ产品方面研发已基本结束,并进入了小批量试制阶段,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在陕汽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小峰,副院长、国Ⅲ项目负责人李天周的带领下,陕汽的国Ⅲ项目组从收集数据、调研分析、方案设计论证、评审到寒区、热区、高原等具体情况监测、整改,已经为之奔忙了近三年。

  尽管加盟时间不长,但李红艳很快发现,对技术细节的完美追求就如同一个引擎,驱动着整个陕汽国Ⅲ项目的开发团队,而在陕汽,很容易能找到这一力量的来源——对企业的向心力、责任感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这让李红艳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并获得了非同一般的体验。很快,他所参与的第一项工作开始见到成果,通过对国Ⅲ产品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梳理,李红艳针对用户和市场不同的典型使用工况,对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并将之形成一个体系,这不仅将前期工作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而且为市场营销服务部门面对市场及用户进行充分准备提供了基础资料。

  当李红艳日渐融入陕汽研发团队的同时,另一支活跃在市场一线的团队也在马不停蹄地为国Ⅲ时代的到来奔波忙碌。

  技术部门对国Ⅲ产品近乎苛刻的实验论证让陕汽销售公司总经理支保京对产品丝毫不用感到担心,但是,由于国Ⅲ与国Ⅱ相比在技术、成本、服务等方面出现的变化,使得陕汽优化原来的销售方式,加快市场反应速度成为必需。

  市场部经理刘科强一刻不停地盯着市场、用户及竞争对手的动向,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宏斌也马不停蹄地为国Ⅲ时代的产品售后服务织就一张大网。

  现在看来,研发团队与营销团队配合得不错,截止到今年6月份,在7月1日国Ⅲ标准正式实施之前,陕汽在率先实施国Ⅲ标准市场上售出的5000多辆国Ⅲ重卡,无论是性能、油耗还是服务均得到了来自用户的好评。

  但是,无论是以王小峰为首的研发团队,还是支保京带领下的营销队伍,没有任何人敢稍微地喘上一口气,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场关于国Ⅲ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卡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