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堪尼亚海格客车的生存之道(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 11:28  汽车商业评论

  可遇而不可求

  2006年8月下旬的某天,京城几乎所有的商用车主流媒体都先后收到一份制作精美的邀请函。

  “哥德堡号载誉而来,王者座驾应运而生。”苏州金龙在邀请函上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写道:“2006年9月6日,苏州建屋新罗酒店,公路之王‘陆上哥德堡’SCANIA·HIGER A80巨舰启航,盛邀阁下莅临共赏。”

  将象征中瑞文化交流的瑞典哥德堡号与斯堪尼亚·海格A80的上市推广活动联系起来,这个创意出自王新亮,王是海格客车品牌管理部经理。

  很久以后,《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他是从一份报纸上看到哥德堡号再度航行中国的报道。文章说,2005年10月2日下午13点30分(瑞典时间),在10多万名哥德堡市民的欢呼声中,这艘由4000多名瑞典人手工建造、耗资300万美元、历时10年重建的巨轮鸣笛启航,将在10个月后登陆中国上海。

  他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彼时他和他的同事正在做斯堪尼亚·海格A80的上市策划方案,就在他们为如何借助公关事件突出产品的“王者”形象,如何让其一炮打响并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知名度而绞尽脑汁之际,这篇豆腐块文章给了他们灵感和启发。

  他立即行动,通过多种途径找到哥德堡号的管理商瑞典东印度公司在国内的联系方式后,便找上门去与对方敲定合作事宜。

  从任何角度分析,这都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首先,哥德堡号极有可能是国内游客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这毫无争议地会引发行业人士对该事件的关注和热议。其次,哥德堡号和斯堪尼亚均来自瑞典,容易让人们把两者联想到一起。再次,用哥德堡号在社会上的轰动效应,推出海格客车高端产品,无疑会起到较好的烘托效果。

  那是一次非常愉快的交流。瑞典东印度公司代表在交谈中透露:“我们每张票定价30元。”“那我们包船一小时3万元,你干不干?”当时哥德堡号对外包船的活动价格为每小时10万元,但除了哥德堡号的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外,他们还没有收到中国的一个包船订单。

  瑞典东印度公司当然愿意干。包出去比卖票容易多了,何况这笔钱足以让他们卖掉1000多张票。

  相比较起来,跟斯堪尼亚(中国)方面的沟通则要顺畅得多。2006年8月4日,负责该项目的王新亮与何澜在上海首次见面。何对他说:“不好意思,我只能给你30分钟。”来自澳大利亚的何澜是斯堪尼亚中国区出口项目总监。

  但让王新亮预料不及的是,当他将谈话重点转向哥德堡号营销事件后,立即引起了何澜的兴趣。他们的谈话从上午10点一直延续到午饭桌上,吃完后双方继续交流。下午告别时,何澜说:“你这方案很好,我们也有此想法,我会及时和北京沟通。”

  方案很快就获得批准,并且斯堪尼亚(中国)总经理何墨池也有同样的想法,他在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哥德堡号来中国的文章,还请出了瑞典公使为斯堪尼亚·海格A80的上市助阵。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一款新品,尤其是一款高档客车新品要迅速打开市场并非易事。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把产品推向市场,到市场接受,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当年能否实现销售就更难说。但哥德堡号的机会却会一闪而逝,在海格客车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借机先上市,让客户了解产品。

  而故事的发展情节却有些戏剧化:哥德堡号全球独家汽车战略合作伙伴是来自瑞典的沃尔沃,因此,哥德堡号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所有合作都会受到限制。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王新亮以苏州金龙股东之一创元集团的名义与瑞典东印度公司联系,“那段时间,我桌上座机和手机的彩铃全部屏蔽掉,跟地下工作者似的。”

  9月6日,近300人参加完斯堪尼亚·海格A80在苏州的上市仪式后,下午又齐刷刷地出现在上海码头。此时登船就如同亲临瑞典国土:所有游客需提前报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中国警方审核才能正式上船。但越是这样,参与者才觉得越有意思。

  在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下,人们的胃口始终被这艘风姿绰约却又带着神秘气息的哥德堡号高高吊起。直到底牌被翻开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还觉得意犹未尽。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