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柴油荒拖累销售柴油轿车发展陷入两难境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08:09  第一财经日报

  柴油轿车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命运多舛。不久前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刚刚为限制柴油轿车发展的说法进行了正面的解读,但是愈演愈烈的柴油荒又让柴油轿车陷入了两难境地。

  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由于柴油荒严重,长城汽车的柴油版皮卡和SUV的销售受到严重影响,预计销量减少30%左右,“本来今年打算推出配备柴油发动机的轿车,但是现在要静观事态的发展。”他如是说。

  柴油荒严重影响在用柴油车

  记者从唐山市冀东物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人士处获悉,公司近期的一部分重卡订单已经被取消。他认为,由于现在处于重卡国Ⅱ、国Ⅲ排放的过渡时期,政策不明朗导致了购车者观望态度的出现。“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柴油荒严重影响了购买热情。”

  据这位人士介绍,唐山市现在每天都出现排队加油的现象,“由于加油站限制每车加油量,公司的大巴跑6个加油站才能加满一箱油。”

  商玉贵也告诉记者,前不久长城汽车从河北送往大连的运输车足足走了7天的时间。“原本1天就能到的,但是由于沿途加油难,路途上耽误了很多时间。”

  柴油荒其实并不是今年刚刚出现的新现象。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对柴油的需求迅速增加。早在2005年的时候,我国的柴油总供应量与消费量之比就下降到了1.43∶1,而业内人士认为,当柴油供求比值低于1.6时,市场就将呈现供小于求的态势。

  从2005年之后,柴油荒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尤其在南方地区,以珠江三角洲地带最为突出。如今,柴油荒问题正在席卷全国,并且已经发展到了北京、上海的核心地带。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中心大型货车排队加油的景象还没有出现,但是在大货车经常出没的北京四环、五环沿路的加油站几乎每天都有排队加油的车辆,到晚上九十点钟以后,大货车排满加油站甚至拥堵道路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著名车评人贾新光向记者分析,虽然国际油价上涨,但是由于担心CPI指数攀高,国家采取给石油公司补贴的方式控制国内柴油油价。“但是这种价格倒挂也导致了石油公司的供应不能正常保证。所以现在就出现了柴油荒,甚至还催生了黑市的出现,秩序混乱。”他告诉记者。

  贾新光认为,柴油荒最主要的影响是目前在用柴油车的使用,其次将是柴油车的销售,包括柴油轿车。“从现在的情况看,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还不好说,有人预测会一直持续到10月份左右。”

  柴油轿车发展两难

  如贾新光的分析,柴油荒引发的另一问题是柴油轿车的销售。在柴油轿车仍未在中国市场普及的时候,任何问题都可能断送柴油轿车的前途。

  作为汽车企业,在柴油轿车前途未卜的现阶段,也只能做两手准备静观其变。商玉贵告诉记者,柴油版的皮卡和SUV能够达到皮卡和SUV销量的一半,尤其是哈弗(参数配置 图库),柴油版哈弗去年销量达到2万多辆。“但是柴油荒对于柴油版车型是非常不利的,本来今年打算推出配备柴油发动机的轿车,但是现在要静观事态的发展。”

  “长时间持续的柴油荒对于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柴油轿车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汽车企业也不能放弃柴油技术的研究,一旦时机成熟可以立刻生产。目前我们都在密切关注柴油的问题。”商玉贵说。

  前不久召开的“2008国际先进柴油汽车技术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由于柴油是传统能源,所以未将其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的第六条,这并不意味着先进柴油车不在鼓励之列,更不代表国家要限制柴油车的发展。

  这样的表态似乎刚刚让人看到了柴油轿车在中国的希望。但是,贾新光认为,虽然如此,目前没有实质性的鼓励柴油轿车的政策,发展仍然有困难。“北京一直不发展柴油轿车,全国都看北京,柴油轿车在其他省市也都只能是非主流。”

  据贾新光分析,我国对柴油车的观念还很混乱。在商用车领域,自主研发的柴油车已经基本占据了整个江山,但是在鼓励自主品牌商用车的呼声下,市场似乎忽略了国内柴油发动机的“污染”问题。“但转到轿车,国内柴油发动机的‘污染’便成了众矢之的。”

  “这在世界上都是不曾出现的问题。国际上柴油发动机的技术已成熟,在油耗明显低于汽油发动机的情况下,排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他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长城汽车等汽车企业目前也都在积极研发高性能的柴油机技术,以解决柴油轿车污染的问题。商玉贵告诉记者,目前进展都非常顺利。

  也有人认为国内柴油质量不能满足先进柴油机的需求,所以发展柴油轿车还不是时候。但贾新光认为,油品的质量是可以解决的,这不是问题。

  “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实质性的综合鼓励措施出台,柴油轿车在中国仍难发展。”贾新光说。

  刘彬彬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