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发动机是大众汽车集团近年来开发的最新一代发动机,自从在中国装配于上海大众的明锐(参数配置 图库)和一汽-大众的迈腾(参数配置 图库)后,社会上就一直存在着对它的名称以及技术方面的理解误区,特别是大众(中国)那个不怎么成功的重新命名之后,误解似乎进一步加深。
早在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厂投产之前,关于TSI发动机的名称及技术水平就已存在争论,最主要的争论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TSI是不是TFSI?二、此“TSI”是彼“TSI”吗?三、大众集团拿到中国的技术是否“缩水”了?
记者曾多次采访过大众(中国)和一汽集团在大连合资成立的“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和大众汽车集团发动机专家,特别是不久前因为这家公司又投产了一款新发动机而再次采访了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后,对于“TSI”发动机的三个问题终于有了正确认识。
“TSI”就是“TFSI”
2007年3月30日,大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范安德曾在大连发动机下线投产仪式上宣布,大众(中国)将启动“动力总成战略”,其目标是到2010年,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所生产的全系列车型的油耗和排放降低20%以上。作为这项重大战略的启动步骤,大连发动机厂则投产了基于奥迪发动机技术并与欧洲同步的“涡轮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又称“TSI”发动机。
由于此前社会上对于“TSI”和“TFSI”的关联度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大众(中国)的这种命名立刻遭到强烈质疑。在此后的多次采访中,记者得到的信息是,其实两者是一回事——大众的TSI就是奥迪的TFSI。
TSI脱胎于TFSI,而TFSI又脱胎于FSI。FSI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就是汽油缸内“分层燃烧”,这项技术的开发初衷是为了节油,但由于欧洲(特别是德国)很少有高速路时速限制,许多驾驶者都喜欢一脚油门踩到底(特别是在通过路口时),所以,分层燃烧不仅不能达到节油的目的,反而更费油了,于是,奥迪以及欧洲其他一些发动机制造商便不再继续发展这项技术。但由于这项技术是奥迪发明并已进行了注册,虽然这项技术今天已经发生本质变化,但奥迪仍旧沿用了“FSI”这一名称。
近年来,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奥迪的一些技术不断向大众品牌“溢出”,其中包括变速器和发动机。而大众为了区别两个品牌,就将一些本来完全相同的技术名称作了调整。有趣的是,面对“变种”状况,奥迪的人会很自豪地说“TSI就是我们的TFSI”,而大众的人则会遮遮掩掩地说“那是为了方便和统一大众的技术名称”(比如柴油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叫TDI,汽车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叫TSI)。
此“TSI”不是彼“TSI”
大众(中国)对TSI发动机的名称作出解释之后,遭到的另一大质疑就是“在中国投放的TSI,不是在欧洲投放的TSI,这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欺骗。”
事实上,投放到中国市场的TSI的确不是投放到欧洲的TSI。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投放到中国的TSI是“单增压”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投放到欧洲的是“双增压”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
从技术上看,单增压的发动机只有一个涡轮增压器,而双增压的发动机则还增加了一个机械增压器。目前在欧洲市场上出售的1.4升TSI的迈腾,其功率可与2.4升发动机相媲美。从大众(中国)“动力总成战略”的目标考虑,这款发动机早晚有一天也会拿到中国来生产,而大众目前的顾虑是中国消费者能否在观念上接受一款“装备了小排量发动机的中大车型”。
大众(中国)CEO范安德在解释这一现象时曾说,这是出于大众集团为了方便管理而采取的办法,但无论是大众的还是奥迪的发动机专家都对这一解释表示不满,有的人甚至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解释”。
一位在大众(中国)多年从事技术工作的人认为可能有更好的方法——在颜色上进行一些调整。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TSI中的“I”是红色的,可以将其认定为“单增压”,如果是“双增压”,则可以将“S”也标成红色。这也许是一个办法。
“缩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关于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技术是否存在“缩水”的问题,记者曾多次采访过中国和欧洲的专家,他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在大连发动机厂,记者再一次向该厂发动机专家德尔泰先生提出了这一问题。德尔泰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没有人会傻到这种地步。”
德尔泰认为,一项技术的发明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积累了无数的数据,然后才形成的。要对一项被事实证明是成功而且成熟的技术进行“缩水”,必须重新对其进行开发,这需要再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以及资金,无论从成本上还是从效果上考量,都是不划算的事。“除非‘缩水’可以得到比原来更好的效果,但这时的效果就不是‘缩水’,而是新的开发了。比如因为中国的油品问题,我们需要对在中国投产的发动机进行重新调校,以适应更广泛标号的油品,这不仅是对中国消费者负责,也使我们发动机技术‘涨水’了——它的技术内涵更丰富了。”
跨国公司的高层们对于技术“缩水”问题则更愿意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无论是德国的,还是日本、美国的跨国公司都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这个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必须把自己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拿来,以满足中国人“喜新厌旧”的需求,这正是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上新产品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新产品不断涌现的同时,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在发动机方面有TSI与VVT之争;在变速器方面有DSG(双离合)与6速、7速乃至传统变速器之争;在主动安全方面有ESP与DSC(或者其他什么名称)之争;在被动安全方面有“超大溃缩区”与“超强车身”之争……正是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之争中,中国消费者尝到了甚至连某些发达国家消费者都无福享受的待遇——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就惊叹于在中国销售的凯美瑞(参数配置 图库)的配置竟然比在美国销售的凯美瑞的配置高出了那么多。
也许范安德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并且发展势头迅猛,大众汽车集团要担负起市场领导者的责任,要确保业绩增长,就必须将最新的技术引入中国市场,这是大众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报记者 董小荣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