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的先例看,能涨价并不是好事。在几大汽车巨头盘踞的美国市场上,日本丰田、通用汽车都开始提价。尽管国内的经济型轿车开始提价,但企业更愿意进入中级车市场。这是因为利润在背后起作用。因为没有足够丰厚的利润;没有足够的市场增长空间,仅靠政府或者其它形形色色的“补贴”,无法支持如此多的汽车企业激战中级车市场。
单就毛利率看,中级车和经济型轿车悬殊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中级车企业的毛利率基本上20%左右,经济型轿车毛利率多在7%左右。如果从市场增量看,中级车市场现状也好于经济型轿车。在中国汽车整体销量持续保持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2006年,以经济型轿车为主的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近三成,2007年下滑至26%,2008年前四个月继续下滑至25.46%。而中级车市场占有率较为平稳。
随着国民财富的稳步增长,中级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正因为看到这一点,生产经济型轿车的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向上拓展,进军中级车市场,与合资企业展开正面较量。这些搅局者是否会导致中级车大幅降价,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但搅局需要资金、人才、营销网络等一系列实力作后盾,更需要品牌的认知度。至今为止,我们尚未看到自主品牌成功搅局中级车市场。
众多参与者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这折射出中国汽车业充分的市场化。按照惯例,一个充分市场化的行业,应该从过度分散走向集中。置身其中的企业或者收购兼并,或者结成联盟,这样才能在与重要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才能通过规模效应消化掉一部分成本。
但汽车业的过度集中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一个市场若只能容纳两、三家巨头是一种悲哀,此时这一市场的毛利润率多数是不断下滑或者市场处于萎缩状态。一如今天的美国汽车市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