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国际车展盛况空前 开幕当天22款新车发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 08:45  深圳商报

  记者昨天在车展现场看到,前来看车的市民络绎不绝。据组委会不完全统计,仅昨天一天,前来看车、试车和购车的人就达上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市民余先生告诉记者,他几个月前就看好了自己想要的一款车,只不过希望降低购车成本,在与深圳的好几家经销商交涉后,对方都不能给予相应的优惠,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但在车展上,他“一锤定音”,因为商家给出了足够优惠,让他兴奋不已。记者注意到,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车,很多商家都给出了优惠条件和政策,如陆风汽车在车展期间就送出价值万元的大礼包,东风日产则展开购车抽奖活动等。

  能在车展现场试一下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名车,过把“靓车瘾”,是件令车迷开心的事。在2号馆试驾体验区,记者看到,英菲尼迪、路虎、捷豹等最新上市的车型都展开了试驾活动。直到昨天下午闭馆时,试驾的市民依然兴致勃勃。

  香港市民偏爱深圳车展

  “我们专程从香港过来参观深圳车展”,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现象,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中,有不少是专程从香港赶过来的香港市民。

  在6号馆法拉利展台,记者碰到了早上从皇岗过关来的黄先生。黄先生从事贸易生意,长期在深港两地穿梭,已经连续三年来深圳参观车展。他告诉记者,深圳车展发展很快,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连续三年让他见证了深圳车展由区域性车展向全国性车展过渡,他周围很多香港朋友都表示想来深圳看车展。

  事实上,黄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香港观众的看法。车展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香港人观展人数比例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把一年一度的深圳车展当成他们自己的汽车盛会。

  车展速递

  有车一族为换代作准备

  昨日,会展中心持续保持高涨的人气。不少市民表示,他们不只为一睹名车美女的风采,更重要的是通过车展,了解畅销品牌最新款车型及优惠,为今后买车或换车做准备。

  上午10时多,在一汽大众展台,记者见到前来选车的吴阿姨。“我今天就是为换车而来的,希望通过车展选到自己中意的车型。”吴阿姨在2002年买了第一部车,随着二次换车高峰的来临,当年的小车现在已变成“拖拉机”,换车成了当务之急。“这次新上市的新天籁成为我的首选。”吴阿姨告诉记者。

  中午12时,记者在会展中心停车场看到,不少观众开着车来看车展,室外停车场已经停满车。在丰田展台,记者见到一脸犹豫的丁先生。原来他正在为选择哪部车而犯愁呢,“换车的打算已经有半年之久了,但层出不穷的新车和各具特色的性能,让我犯上了‘选择恐惧症’。”丁先生说,他原本选好奥迪A4(参数配置 图库),但不断有朋友说奥迪车不太适合家庭用车;后来他看中某款车,但最近一段时间听说该车安全性能不够稳定,容易被盗,这样一来,丁先生又犹豫了起来。“在车展上,这几款车的利弊我都向专业人士详细打听,今天一定要把旧车给换了!”

  记者了解到,尽管大多数有车一族选择的车款都倾向中高档车,但也有部分消费者理性地分析,随着自主品牌的成熟和油价的高涨,他们也不排除选择一些小排量低油耗的经济车型。

  组委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车一族热衷于车展,除希望借此机会了解最新的汽车流行趋势外,更主要的还是为下一部车升级换代做准备。

  新闻链接

  深圳三大车展发展历程

  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创办于1991年,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已成功举办逾十届。车展经过十六年的培育,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对推动华南汽车市场健康成长,促进汽车市场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深圳汽车嘉年华暨国际汽车交易会:创办于2002年,每年8月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在全国车展范围内以鲜明的汽车文化特色著称。其目标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汽车文化节日”,同时也是“深圳人气最旺的汽车交易平台”和“深圳人习惯性的年度购车节日”。

  汽车文博会:2006年创办,主要以展现汽车文化为主题,由于参展商具有浓厚的本地经销商色彩,展会着力传递深圳人在用车方面的独特文化,比如集体自驾游、公益爱心活动等。

  2007年底,有关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深圳国际车展、汽车嘉年华和汽车文博会正式合并,深圳车展业“三国时代”宣告结束,迎来了历史性转折,合并后的深圳国际车展将晋升为全国第四大车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石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