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相关会议,其中将关于汽车新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八类课题交给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进行专项研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八项研究课题关注的多数是“近期”技术发展问题。
据参加会议的消息人士透露说,上述研究课题包括,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近期发展技术、高效内燃机近期发展技术、汽车传动和驱动技术、整车设计及优化设计、材料轻量化、电动汽车近期发展技术、代用燃料近期发展技术以及交通能源方面的研究。
我国从25年前开始在山西进行甲醇试验,开始探索代用燃料以及新能源汽车,但是后来新能源汽车也经历过粮食乙醇和煤变油项目被叫停的震荡,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上述消息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发改委将高效内燃机、代用燃料等更接近市场化的近期发展技术作为研究重点,表明国家将更快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而交给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进行课题研究,或许跟其开展汽车标准的制定有关,汽车新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新能源的变化
目前,在节能减排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替代能源及新的动力技术汽车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虽然汽车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出台明确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路线,但是综观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并没有确定统一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经历过反复和变迁,以甲醇汽车为例,虽然1983年就在山西开始试点实验,但是经过了25年的发展却仍然没有甲醇的国家标准,这也阻碍了甲醇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来看,经过个别省市的实验表明,煤基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是非常好的。”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京生说,“但是由于此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所以车用甲醇的国家标准以及政策扶持都没有出台,所以至今甲醇汽车发展仍然集中在山西等个别地方。”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已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能源的潜在危机已经近在咫尺。“在亟须缓解石油紧张的今天,甲醇汽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该可以马上应用并以缓解石油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政策扶持,甲醇汽车仍不能大规模的发展。”
除此之外,2007年6月,国家紧急叫停煤变油和乙醇汽油之后,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又遭受一次震荡。
自2003年5月,吉林省率先展开对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工作后,我国车用乙醇汽油试点省份曾扩展到9个省。但是后来我国对粮食原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给玉米等原料的供给带来沉重压力,粮食制乙醇被迫叫停。
2006年有20%的玉米产量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到200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这导致玉米价格上涨接近10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荣惠康说,“粮食制乙醇不仅大幅提高美国粮食价格,世界粮食结构也将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在粮食乙醇被叫停之后,木薯、甘薯、甘蔗等非粮乙醇进入人们视野,但目前非粮乙醇产业化程度还不高。
纯电动车商业化难题
“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并确立了“三纵三横”(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为“三横”)的研发布局,并在整车技术开发,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共性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按照以往的惯例,“十五”期间启动电动车专项后,“十一五”期间应该是电动车的商业化应用阶段,但是目前来看,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仍尚需时日。
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新能源发动机电控技术研究室主任兰志波看来,有两种路线可以最终达到以氢动力为代表的远期目标,一种是替代能源、生物能源、到新能源(氢为代表)的技术路线,另一种是可以由内燃机、内燃机电池(混合动力),最终发展到电池(蓄电池、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
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远期目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但是由于其技术仍难取得革命性的突破,所以在市场面前,部分企业选择了更接近市场化的混合动力技术。
“我们毕竟是一个企业,要以企业经营为主。”东风电动车公司总经理信继欣认为,“与纯电动车相比,混合动力更接近市场化,因为纯电动车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纯电动车都是应用于限制区域内,或由政府主导进行的示范项目运行上,并没有形成产业化局面。
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初步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而燃料电池和第二代生物制备技术的大规模商业运行需要到2020年左右。
符合经济规律下的新能源汽车
“氢动力、先进柴油车、醇醚类汽车、混合动力、纯电动等都是选项,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付于武说,“但哪一个更符合经济规律,可以马上解决眼前的能源以及环保问题,这就是由市场说了算。”
无论是粮食生产乙醇项目的被叫停,还是纯电动汽车的艰难推进,都说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新技术汽车最终都不能脱离经济规律来发展。
据了解,5月30日当天的会议,有行业内组织、专家以及丰田、大众、通用和PSA四家企业人士参加,主要是讨论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发展问题。但显然,这一次确定的研究课题以“近期”技术发展为主,并没有提到氢燃料等远期解决路线,这或许表明政府部门开始有意推动更接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或新技术汽车的发展。
上述研究课题中的高效内燃机、材料轻量化以及代用燃料近期发展技术等,都是可以马上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见到效果,降低能源的消耗的技术路径。而氢动力、纯电动车等更为清洁的汽车毕竟还是远期技术路线。
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从现在的汽油、柴油发展多元化的燃料如天然气、乙醇等;另外,内燃机要继续改造,依靠汽车电子技术,把燃效改造得更好。
而此前,26位国内外传统发动机专家联名提给国务院的质疑氢能源技术的目的,就是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还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果氢燃料汽车研究到最后,发现需要走别的技术途径,这就使大规模投资的氢燃料汽车前功尽弃。
“8个研究课题都交给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可能与新能源汽车和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有关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张明说,“汽研中心下设标准化研究所,汽车标准多数出自于他们。”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设汽车标准化研究,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此处,所以该中心也承担了汽车行业标准化与法规技术归口管理工作,近年来制定了重大汽车标准的制定工作,如节能标准、实车碰撞标准、排放标准、电动车标准等。
来自汽车企业的人士曾呼吁,希望政府主管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相关的配套和激励措施,同时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也提前制订,为新能源汽车使用提供及时的配套服务。
而此次发改委推动“近期”技术的研究课题,或许是部分新能源汽车和新技术汽车市场化的信号。本报记者 丛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