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生产企业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4日 09:37  经济日报

  为支援抗震救灾,国内汽车企业继续积极捐款捐物,并以一切有效方式支持灾区展开重建工作。

  地震灾区儿童的医疗、心理安抚、食宿以及今后长期的生活与教育,都亟须社会的帮助。心理卫生专家介绍,那些灾后幸存儿童的心理问题将成为当前较为严重的、长期性的问题,尤其是对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及家庭残缺的少年儿童的心理治疗将是一个很漫长的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得到长期的、持续性的援助。

  为了能向这些不幸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专门的、可持续的救助平台,由一汽—大众奥迪品牌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奥迪“童梦圆”项目下新设的“地震灾区儿童救助专项基金”于5月2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此前,奥迪公司和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已宣布,共同捐赠300万元人民币作为这一专项基金的启动资金。在20日举行的首次募捐活动中,共筹得善款1305.3万元人民币。这些捐款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筹安排,及时用于灾区儿童的救助。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兼联合国驻中国灾情管理工作组主席魏英瑛博士表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第一批获准进入灾区参与救援的国际组织之一。首批总价值约为43万美元的救灾物资已经运抵灾区。此次募集的奥迪专项基金将在紧急救援和重建初期中为灾区儿童提供援助,包括为他们提供当前急需的帐篷、水消毒药片、消毒剂等,并组织专业团队为受到精神创伤的儿童进行社会心理干预。这些措施都将在未来的几天内付诸实施。而其余的物资和服务也预期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逐步完成。”

  关注灾区儿童在心理、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逐步恢复,提供可持续的援助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不少汽车企业的共同选择。

  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携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北京启动“爱心飞翔·零钱捐赠”大型公益活动。该活动由一汽马自达独家出资360万元赞助,旨在号召全社会献出点滴爱心,倾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帮助灾区孩子重建校舍、重返校园。据了解,这一大型公益活动将持续一年的时间,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能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捐赠中,帮助痛失亲人和校园的灾区孩子,继续享受良好的教育,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继向灾区捐助价值400万元的物资及1200万元现金之后,奇瑞再次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助500万元用于灾区建设希望小学,帮助灾区的孩子们早日恢复学业。至此,奇瑞携合作伙伴员工共向灾区捐助款物2100余万元。奇瑞的合作伙伴们更是积极捐助,共筹善款870万元;奇瑞的合作伙伴量子公司副董事长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致电董事长尹同耀,要求捐款200万元。据悉,奇瑞捐助的30辆汽车也已抵达灾区并已交付,1万顶帐篷也由奇瑞员工代表组成的爱心小分队运抵受灾严重的北川。目前,奇瑞公司副总经理鲁付俊率领奇瑞爱心小分队在灾区开展多项爱心援助活动,并正与民政部门接触落实希望小学的捐助对象、捐助地点等具体事宜。

  自5月13日10辆得利卡救护车紧急运往四川灾区之后,东南汽车随即向所在企业发出爱心倡议书,截至目前,东南汽车已联合股东之一台湾裕隆集团以及东南汽车城汽车零配件厂商共同携手为灾区募集款物累计1200多万元(其中现金近1100万元,得利卡救护车11辆)。

  华泰汽车捐资1500万元率先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携手设立专项赈灾基金全力支持汶川地区灾后重建。据宋庆龄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此笔捐款是基金会目前为止接收到的最大一笔、也是首笔专门用于汶川大地震灾后儿童救助的款项。此笔捐助款项将分别用于汶川灾后“儿童心理干预”、“灾后校舍、幼儿园重建”等方面。华泰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华泰汽车全体员工心系灾区,不仅愿意和灾区人民共渡难关,还将在灾后长期的重建工作中给予支持。

  同时,一些专用车生产企业也积极提供车辆,在当地展开对抗震救灾最有效的支援行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第二天,南京依维柯捐赠的首辆应急救护车就紧急驰援灾区,投入到了都江堰的医疗救护行动中。与此同时,在公司组织下,由售后服务部、成都当地三环汽车经销商、服务商共同组建的一支依维柯应急车辆保障分队,也抵达都江堰、绵竹、汉旺等灾区一线,展开了24小时应急车辆后勤保障服务。

  华晨汽车也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截止到5月17日晚,华晨汽车携旗下经销商共累计捐赠现金、物资1728万元,其中有金杯救护车20辆、金杯越野车40辆、自卸车3辆,物资价值共595万元。据了解,北京时间5月15日下午,经过近40个小时的星夜兼程,由华晨汽车捐赠的20辆金杯救护车从沈阳顺利抵达四川绵阳,成为第一支抵达抗震救灾前线的企业捐赠救护车队。同时,为了确保灾区同胞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华晨汽车在绵阳向灾区追加捐赠SUV和皮卡共40辆,这些救援车将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抗震救援专用车”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文/本报记者 童 娜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