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车市将造成影响”———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汽车业传出这一说法。其理由为:地震对西南车企的生产、物流造成了影响,也给西南地区的汽车消费造成打击;地震使得国内物资短时间内都集中到赈灾上,将影响全国其他地区消费者的购买计划。但笔者认为,地震灾害是造成车市低迷的因素之一,却不是主要因素。
一个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地震发生前,国内汽车销售就已经出现大幅度环比下降。4月份全国汽车产销总量均超过90万辆,虽同比有所增长,但比3月有所回落,而且车市环比大幅回落超过15%。
眼下车市低迷的原因,我以为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一:通胀压力,让追车族暂时放弃购车。毕竟,在中国汽车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可买可不买的大宗消费品;也不是住房那样的“硬通货”,而是带来消耗却不增值的奢侈品。在通货膨胀压力之下,人们自然会考虑把资金投入到能够增值,至少不引起贬值的地方。
其二:灾难不断,让追车族难以考虑购车。雪灾、手足口病、汶川地震,接连发生的灾难牵动亿万国人的心,也使得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多了一层担忧,买车因此成为不合适宜的消费。
其三:油价高企,影响人们的汽车消费。今年初,国际油价跨过100美元一桶关口后就一路飙升,从110、120、130美元到接近140美元的高价位,至今没有见顶的迹象。同时,在国内国外油价客观存在倒挂现象的背景下,国内油价机制改革就意味着油价大幅提升。对高油价的担心,无疑令不少人打消了购车的念头。
其四:交通阻塞,让人们淡看汽车的优势。而今普遍存在的城市交通堵塞,使汽车带来出行快捷方便的魅力大大减弱。加之各地采取车牌拍卖、提高停车费、限制外地车进入、单双号限行等措施,让汽车消费更多受到抑制。
其五:消费能力,限制了更多人购买汽车。中国并没有达到人人肥得流油的地步,富有群体的比重,不足以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不过,在中国,汽车毕竟是人们做了多少年的梦,车市拐点说或许是杞人之忧。对于汽车企业,眼下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认识车市,有针对性地以市场细分的策略来引导车市。(汪 陵)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