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碰撞试验国内国际之间差异 合理制定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0:05  当代汽车报

  汽车碰撞试验,自实施以来对汽车安全方面的促进,可以说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种过去只限于在企业厂房里进行的内部检验,能够纳入行业的要求范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已经使汽车主动安全,进入到透明化、更具保证性的层面之中。这不能不说是汽车制造标准意义上的突破。

  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有机碰撞体系。像欧洲的汽车碰撞体系、美国的碰撞体系等等,都形成了汽车安全技术试验的良性循环。这就说明,重视安全的理念已经更广泛地深入到行业的发展过程之中。而他们之间也相应地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碰撞差异问题,这就给刚刚建立不久的国内碰撞带了不小的挑战。而怎样认识国外的差异并寻求接轨问题、如何建立自身特点的碰撞模式,无论是对国内的碰撞体系建立、还是国内企业的碰撞试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识国际碰撞

  差异的现实意义

  在众多的碰撞中,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往往是根据自身环境、产品制造程度以及市场自身需求等因素形成的。如美国碰撞试验与欧洲碰撞试验,无论是从速度、角度以及其它标准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不但突显出美国单一大市场与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地缘关系差别、同时也从交通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印证了碰撞存在的不同性。如果从它们的比较性差异来看,两大市场的碰撞试验模式可谓是各有所长。而保障它们形成独立属性的因素,还有其相应的附属试验标准存在。在这方面,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检测机构、德国的ADAC全德俱乐部,都起到了相应补充性关键作用。尤其是以碰撞著称的“全德俱乐部”更是以抽检性且具灵活特点的碰撞试验,已将企业的真实碰撞上升到更高透明度的概念上,它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力,远不是碰撞数据本身所能达到的。

  相比之下,国内近年来建立的碰撞体系,就无不需要首先考虑与哪一家碰撞体系接轨的问题。国内的市场格局,从市场整体吞吐量及容纳量上更近似美国市场,而从应对品牌综合程度以及对品牌要求上看更多的偏重于欧洲市场。所以,建立碰撞体系就需要合理的适应自身市场需要来指定标准,才能起到长远的碰撞作用。

  建立国内的碰撞

  标准的紧迫性

  具体到如何认识与面对国际主导碰撞差异问题,解决企业自身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打造更利于出口的国际化品牌问题,客观的讲才是国内碰撞的现实方向与任务。如果结合得好,不但可以很快使国内的企业顺利的挤入国际市场,还能从自主品牌的较好定位中,使国内市场的综合档次跃上一个新高度;反之,就会造成国内的碰撞更多的流于形式。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往往就会让国际上对中国产品的碰撞试验越加关注!再发生诸如“陆风”、“华晨”等前两年在ADAC的碰撞结果,也就不新奇了!所以说,国内的碰撞更应该有自己的标准。既然,我们尚不具备建立加利福尼亚那样严谨的实验室,又不具备全德俱乐部那样的灵活透明机构,所以,属于自己特点的碰撞标准,就要更多的考虑欧美建立碰撞标准的前提与目的,并汲取有益于自身的优势来建立。这样的碰撞,才能够与国内日益健康起来的市场环境相吻合。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建立有自身特色的碰撞与实施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标准,不应该只盲目的照搬国外的那一套、更不能以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为基础进行构建,这样只能是进一步形成落后的延续。其实,要建立自身特点就要以更高的标准进行。一方面可以抑制国际上过时的技术输入,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内企业的进步速度,从而有利于自主产品的国际化拓展。

  而从企业角度上看待国内的碰撞,更应该将其看成自身技术求之不得的助推器,而不是仅仅当成流于过场的碰撞形式!国内的几次碰撞下来,往往是国外品牌全面优于国内产品,当人们更需要看到我们凸显的进步速率的时候,许多自主企业反而不再碰撞了。这与日系车凯美瑞、新雅阁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碰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虽然无法判断碰撞结果究竟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从品牌碰撞效应在市场的表现上就可以看出,碰撞优势所产生的占有率连带效应多么明显!这就说明,企业认识标准性的碰撞试验,绝不能只将其看成是静态的一种过关概念,而是更应该将其看成是强化企业自身进步的模式。只有这样,碰撞的差别才不能成为阻挡国内品牌全面推广的障碍!

(编辑:王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