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要求跨越式发展
现在的产业环境下,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能老采取‘跟随式’发展的策略,在某些领域要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思路”,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副主席、首席代表杨富强博士对媒体表示。作为能源和环保专家,杨富强分析了中国能源和环保压力对汽车工业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中国的汽车与交通产业发展迅猛,就大气污染分担率来讲,西方国家在汽车环节上已经占到33%~34%,中国目前大概是24%,很快也会达到30%以上的水平。另外,2020年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很可能要超过美国,而2008年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国家。石油安全的威胁,气候变化的挑战,这些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作为后发的汽车国家,中国汽车起步不久就遇到了先进国家在起步时不曾遇到的环保压力。这种压力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技术压力,而随着跨国公司全面发力中国市场,来自于市场上的竞争更给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的一句“任重道短”是对这种产业环境的最好概括。
时间紧、任务重决定了中国汽车必须跨越式发展,而压力有时候也代表着机遇,为应对环保压力而开辟的新能源车领域对中国汽车来说就可能是一个机遇。业内有不少专家认为,在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中,“跟随模式”成就了中国汽车工业今日的欣欣向荣,但也让它因而缺少了独立的品质。而现在,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面临着与世界在同一发展平台上竞争的契机。
从此次北京车展不难看出,国内不少企业都拿出了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产品,在技术上实现了一定的突破。但有观察家认为,跨越式发展不仅是技术上的跨越,如果这些企业联合起来搞研发或者直接兼并重组,则减少了资源浪费,并有可能使整个自主品牌群体实现跨越式变革。
兼并重组需要政府市场携手
最近和业内一位专家聊自主品牌的发展时,他给记者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他说,现在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期,许多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如果把它们比作魔方上的一个个小格子的话,中国汽车产业就是这个魔方,必须有一双手来拧这个魔方使每一个格子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最终使魔方上的颜色整齐划一。而这双手就应该是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
中国汽车曾经吃过单纯依靠政府规划的亏。若干年前,外资企业来华选择合资伙伴不仅要考虑合作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相关资质,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划也是左右合资选择的重要因素。曾有一家享誉世界的日本企业来华寻找合资,结果被指派到远在西南边陲的内陆某省份,抛除合资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因素,这家合资企业最终的短命和所处偏僻位置带来的不利因素不无相关。
业内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钱平凡曾对记者说:“计划和市场这两种调控手段天生各有优缺,计划效率更高,市场更灵活机动。而如何分配这两种力量则是问题的关键”,他倾向于认为,目前自主品牌遍地开花的局面在未来肯定会发生变化,企业数量会大幅减少,从而出现几个实力较强的大集团。在这个过程成中政府计划的力量需要审慎介入,应该在初期留给各个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