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和生:让市场疏导自主品牌的浮躁(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 22:33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你说得很对。但是就民营企业来说,它们很缺乏一些支持。其实中国汽车行业很缺乏联合,比如一个发动机,大家应该联合在一起做,一个平台大家应该联合在一起做,会节省很多资金。

  高和生:有这个问题,这种浪费可能是很多,这一块很难调控,国有企业还没调控好,民营企业还能调控吗?我几年前在一个会上听过,某两个大的企业同时上一个变速箱,都是来自同一个技术,结果国家想让他们上一个两个用,最后都没办法,磨蹭了两三年,最后两家都上了。民营企业更难,就靠市场去调节。比如我有一个发动机厂,能做出10万台、20万台的规模,我的采购成本低、效果好,谁配我都行。但是你要强硬地说,行了,就这一个企业两家建,你配五万台,我配五万台,那不行的,搞不好这个事,很难做。我觉得很多东西就靠市场去调控,政府引导、市场调控,优胜劣汰,自己去调控去。

  新浪汽车:如果盲目投资发展,会否是对国家资金的浪费?

  高和生:其实咱们国家目前的体制下,老百姓能用到国家的什么东西?现在很多企业,社会上穷人那么多,政府能照顾的多少。为什么我老强调市场经济靠市场去调剂呢?往往国家想做的事,想法是好的,但是往往执行的时候都走了样了。国家比如想扶持你,给你一笔钱,这笔钱基本上是属于没有回收价值的,基本上都祸害掉了,因为不完全走市场竞争,很难做大做强。

  新浪汽车:您的意思是中国现在浮躁之类的现象其实在于还没有完全竞争?

  高和生:对。

  新浪汽车:如果完全竞争,这样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高和生:对。

  新浪汽车:您觉得完全竞争我们还缺什么条件?

  高和生:需要有一个过程。很多事情包括你说的C—NCAP一样,需要一个过程。这两年国内的很多企业,包括海尔,很多企业管理方面进步很多。目前我们这些企业现在也都认识到这些新浪汽车题,包括很多国内的企业,聘了国外的海归、职业经理人,他们也在努力地按照市场的模式在运作自己,趋向很好。另外,很多企业里一百万、二百万挖一些CEO或者是职业经理人,这个现象逐渐会好起来。

  新浪汽车: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中国汽车企业最后的机会就是在这几年了,如果再等几年,机会就稍纵即逝了。

  高和生:这个我问题好像没那么严重,一个是周边还有我们一批大的市场,比方说我们去年的汽车出口50多万辆,今年估计有100万辆的规模。现在在我们自主产品这一段上,有一批兄弟还可以用,我们要看到我们潜在的优势,没那么可怕。

  新浪汽车:现在出口也有很大问题,比如国外对中国的贸易门槛树立起来,而且人民币也开始升值,这也是对我们的阻碍。

  高和生:很多事情都是一个双刃剑,有好的就有不好的,你设门槛,促使我们提高技术,把我们的事情做好。现在尤其是能出的很多自主品牌的产品,这些企业的市场意识现在都很好,他们在东南亚这些国家周边怎么做市场,他们都有自己一套东西。比如说力帆,我跟他们聊过,他们很自信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章法,这是一个。

(编辑:梁蒙)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